地域结构方面,主要是贯彻协同发展、差别化竞争理念,避免产业雷同。如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的产业区隔,应凸显不同集群区块的结构特色。此外,在城市经济发展及福建与周边区域协同方面也应着力推进。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发展理念很好,但在贯彻实施方面遇到行政壁垒等,无法获得显著效果,需要在体制创新方面着力。
要以闽台经济深度对接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闽台经济全面、深度对接,是发挥海西对台优势、实现经济起飞的基础性依托。全面对接主要是拓宽闽台产业合作范围。目前,闽台制造业对接已有相当基础。近年来,福建制造业已逐渐形成机械、化工和电子资讯三大主导产业。这三大产业都是台湾已发展至生命周期成熟期的产业,外移趋势逐渐扩大。以此为契机,台商在福建投资的制造业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未来在制造业深入对接,形成光电产业、软件产业、石化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应加强闽台在医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农林渔业、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此外,合作领域要从陆域经济向海洋经济拓展,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合作增长点。
深度对接,主要是指提升闽台产业合作的层次和优化合作模式,深化产业技术合作和台资产业本土化配套。目前,台资企业赴闽投资以独资经营为主,配套产业的本土化发育不够完善,这种模式不利于对台产业技术吸收引进,不利于海西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未来海西对台产业合作应创新模式,以政策倾斜引导台资与本地企业建立协作网络,鼓励互相参股,构建合作研发的激励机制,推动台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
要以对台特色经济打造海西品牌。特色经济,是立足于福建禀赋资源和闽台五缘优势的经济,如闽台农林渔业合作,海洋经济合作,基于地缘优势和作为台湾与祖国大陆“中介地”角色的港口物流经济,以及基于文化亲缘关系的文化经济(如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动漫、旅游、医疗保健产业等)。特色经济基于特色资源,以特色经济开发打造海西品牌,可以充分发挥海西对台优势,是海西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
- 2009-09-30海西,成为海峡东岸媒体报道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