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集掌握知识、提高觉悟、坚定信念、增强能力于一体的重要课程,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规律,必须从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要把“以情感人”融入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在理论课教学中我校摸索出了“学生参与式教学”、“自主性学习”,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综合评价”等“情”和“理”有机结合、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一言堂”、学生考试“一张卷”、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为将理论以鲜活、丰富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教师们广泛搜集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典型案例,制作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小论文演讲、朗诵、小品剧等方式深化课堂讲授的效果;在与本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共建法律素质教育基地上实现情境教学,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真实案件庭审,聘请资深法官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举办法官进校园系列法律宣传讲座。在考试、考核方式上,我们做出了新的探索,将学习态度、品行等情感因素纳入考核,将学习兴趣、听课态度、思考问题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和笔试一起综合评定,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考核学生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及时将学生们关注、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与人物,引入教学,将2008天津市感动校园提名奖获得者王满堂同学、多次义务献血的张立飞同学、挺身而出勇救落水老人的朗比博和赵文超同学、长时间治疗和照顾严重烧伤患者的任涛同学、出色完成奥运志愿服务任务的14名学生志愿者的事迹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老前辈和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感染和带动作用。同时,教师们把对学生的关爱从课上向课外延伸,社科部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自愿资助了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2.结合专业实际、学校实际,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训“进德修业 继承创新”中,进德是第一位的。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十分注重学生“德”的教育,深挖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以情感人”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融入到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爱中医药事业、爱学校的情感教育,用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在现实生活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教育和激励学生;用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古代名医悬壶济世、一心一意为患者解难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以学校哈荔田、顾小痴、陆观虎、阮士怡等中医学家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课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专业教学中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建立了职业道德课和医学伦理学课的“实验室”——生命意义展室。展室里陈列着以学校钱亚勇教授为代表的数百位自愿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者的感人事迹和遗嘱,用遗体捐献者献身医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医精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