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繁荣
——北京大学首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侧记
www.fjsen.com 2010-04-09 12:15  苏超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今天进行文化创新和发展工作,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要立足于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还要立足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文化传统”。3月26日,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致辞中,该校首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庆典拉开了序幕。6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等问题,与会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说:“无论是研究西方文化还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具体问题中得出结论。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概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不对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谈了如何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的问题。他说,我们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但是如何鉴定哪些是优秀的文明成果?就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外,把国外不同的优秀文明成果吸收过来,绝不是简单地叠加,不是找一个聚宝盆把它们装到一起就可以了,而必须将它们化成一个有机体。这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是不行的。这套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认为,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实际上是要解决三种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是中国文化的危机,而是给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提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要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二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包括实践诠释,而且包括文化解读。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并为人们选择和接受的文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民族性的形式,而且需要民族性的内容。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2月22日。对中心的研究任务和发展方向,研讨会上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说:“成立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立足于21世纪中国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一种体现。按照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者关系,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创新与繁荣的要求,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任重而道远。”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说,中心的宗旨是立足中国实际,弘扬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立足中国实际,就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实际;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吸收外来文化,就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用。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美东表示,中心将办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论坛》、《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两份刊物,每年召开一次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建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库》并出版相关著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