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居住证制度”改革:预期与局限

2010-07-05 16:03:48 张翼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需要与“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放宽户籍政策”区别执行

对于县城与中心镇来说,如果条件合适,就不需要实行居住证,而可以一步完成就地落户。对于某些中小城市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接纳流动人口的条件,亦当一步到位。应当明白,居住证制度不是“放宽户籍制度”的先决条件,也不是放宽户籍制度的必经阶段。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坚决反对那些将征地拆迁与“中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相结合的做法,更要反对那些将钉子户归因于反对中央城市化政策的行动逻辑。

■实现政策预期,需要解决的三个制度性问题

总之,居住证对暂住证的代替,不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另外,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暂住证改为居住证应该具备更多内涵,不能仅仅换封皮,而应该对流动人口的实实在在的保护与服务。流动人口参加了劳动,上交了税收,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现在,如果要在福利制度上解决流动人口的难题,需要解决这样三个制度性问题:

第一,高中阶段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开放,以居住地安排高考政策的开放。教材的地区分割性特点,使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以后,不得不回原籍接受高中教育。倘若有些子女不能回原籍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则不得不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可他们却不得不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与户籍所在地的高中学生一起应对大学考试。如果教材有别、进度不同,则接续就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父母亲在外地打工,子女离开了父母亲的考试,也是一个不得不安排的困难。何况,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继初中毕业生数量迅速下滑之后,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也开始迅速下滑了。城市原有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由流动人口子女所共享。

第二,城市对流动人口的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开放。如果没有住房,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流动人口就不得不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寻找驻地。而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公共资源,像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都是最薄弱的。这就将城乡差距变相地带入了城市,形成新的二元差距。流动人口仍然被处于相对剥夺地位。故保障性住房,是流动人口能否被城市化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变数。

第三,城市对流动人口政治权利的开放。现在的流动人口,实质上解决的是城市的劳动力所需,而没有被视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政治主体。毕竟,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管理、资源配置、选举等,都难以参与意见。如果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保障,流动人口就永远被视为二等公民,难以体现出“同城同待遇”。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乡镇及县城来说,没有必要实施所谓的居住证。应该直接一次性解决有条件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故居住证制度,只在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才具有一定的制度安排合理性。在户籍制度背后的、与户籍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同城同待遇,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主要指标。哪个城市在新一轮改革中吸引了流动人口的进入,哪个城市就会抓住发展机遇,促成迅速的增长。哪个城市仍然在“调控”所谓的流动人口,或者仍然在做所谓限制“低素质流动人口进入”的那种不切实际的美梦,则哪个城市就会仍然被局限在增长的边缘。

居住证可能只是历史的过客,不会存在多长时间。2亿多流动人口不会为此而积极主动地换本子,或者去办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本子。如果做得不好,就有可能沦为制度性“鸡肋”。如何避免此制度的“鸡肋”缺陷,是各级政府推行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