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文化品牌
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此,要通过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形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持续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包括进一步唱响“绿城歌台”等文化品牌,建设好民歌博物馆、民歌湖等文化设施,提升民歌节品牌效应,将南宁打造成为世界民歌之都;以越南中央学舍区(广西育才学校)总部旧址、老挝六七学校等遗迹为载体,推出中国-东盟文化品牌;以邕宁电报局旧址片区、金狮巷民居群片区等为载体,推出岭南文化品牌;以邓颖超纪念馆、洋关码头旧址、二大旧址、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莫文骅故居、昆仑关战役遗址和博物馆等为载体,推出红色旅游文化品牌;以建设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顶蛳山文化公园为载体,推出顶蛳山文化品牌。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和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依靠的力量也在人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共建共享。大力实施“年月周日”文化活动工程,形成市级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县(区)、乡大中型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服务天天有的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文化优质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认真组织文艺专家、文化指导员深入基层辅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趣健康的文化活动,促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蓬勃发展。“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是南宁市大众文化的新平台、新载体,群众和社区、街道业余文艺团体是大展演的主力军,农民演员、社区群众成为大展演的积极参与者,他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舞蹈、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反映和谐社会新风尚的故事搬上舞台,充分展现时代的美好变迁,极大地促进了干群和谐、邻里团结,改变了以往乡村社区存在的一些陋习,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丰富和拓展了南宁市“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成就了“百姓小舞台,和谐大社会”的基层文化格局。我们要及时总结推广这一好做法,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