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如何推动组织工作“包容性增长”
www.fjsen.com 2011-01-10 15:47  张 辉 来源: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组织工作“包容性增长”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为党员、干部、人才公平合理地提供组织资源和发展机遇,缩小潜在差距。从广义上讲,是指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满意”(让党满意、让干部群众满意)为追求,推动组织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坚持创先争优促转型,推动组织工作“包容性增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日,全面介绍如皋组织工作创先争优的实践案例集《科学发展的坚强保证》与真实反映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日记选编《燃烧的青春》及其同名电视片已在全国公开发行。

在实现资源共享上创先争优促转型,着力打造均衡化的党员服务平台

针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距,强化统筹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资源的共享效应。

一是构建共享阵地资源。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推动阵地资源由彼此分离向互动融合转型。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职业学校等城市培训资源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党员经纪人、镇村干部参加培训,不定期组建宣讲团赴基层宣讲,让农村党员分享城市优质资源。创建全省首家《党建手机报》,开设《时代先锋》、《雉水讲坛》电视专栏,建成348个远程教育站点,形成市、镇(区)、工业园区、村(社区)、党员中心户、公共场所六级教育网络体系,让社会党员分享机关优质资源。建立了22家新型村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开放红十四军纪念馆、熔盛重工船舶展览馆等干部教育基地,让群众党员分享干部教育资源。

二是探索激活组织资源。突破条块分割、区划有别的传统思维,发挥党组织独特的纽带作用,破解短板效应。探索“村村联建”党组织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强村“三帮三建”(帮谋划、帮项目、帮扶贫,带产业、带党建、带文化)带弱村,规避弱村更弱的发展倾向。探索“村企共建”党组织发展模式,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29个村(社区)与辖区内百强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切实发挥这些企业在开展公共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作用。探索“跨区域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产业型”党组织207个,加速了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科学导流财力资源。对弱势党员和后进党组织,力求通过“输血”促进“造血”。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农村老党员公寓集中供养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总额为430万元的党员阳光关爱基金,筹措1200多万元为435家老党员危房户实施了危房改造。

在打破体制壁垒上创先争优促转型,着力健全公平化的干部选任机制

打破身份、城乡、信息等体制壁垒,畅通流动渠道,从多领域、多层面、多群体中选任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工作公信度。

一是打破不平等的身份壁垒。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吸纳原有体制外优秀人才,优化干部队伍。注重拓宽村级党组织书记选拔渠道,从高学历人才、“两新”组织业务骨干、创业能人等各类群体中,确定了80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干部队伍,125人担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以上职务,3人进入市、镇机关领导班子,76人被列为科级党政后备干部。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先后有12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1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提拔进入镇级领导班子,19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明确享受副科级待遇。

二是攻破不统筹的城乡壁垒。加强城乡干部之间的交流,使干部选用上下贯通,优势互补。建立“四线四百”实践锻炼机制,每年选派400多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分别到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四条基层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增强服务基层能力。

三是击破不对称的信息壁垒。公开是民主的前提,透明是公正的基础。引入组工系统外人员参与干部考察工作,实行组织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坚持公开拟选职位,对出现空缺的领导岗位及其基本资格条件通过行政网络系统和媒体公布于众。坚持公开选拔办法,明确比选、差额票决、公开选拔三种用人方式及报名推荐、资格审查、素质测试、考核考察、综合考评、公示上岗六个推选程序,变“伯乐选人”为“机制选人”。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