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刘良模与国歌确定的一段故事
www.fjsen.com 2011-01-12 17:13  刘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来说两句

1949年,刘良模(左一)等人与周恩来合影。资料图片

刘良模指挥歌咏会成员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刘新供图

刘良模(1909—1988年),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新中国成立后,刘良模与吴耀宗等40人联名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公开信,发起了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他还曾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等职,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基督徒。今天,我们还要讲述——

刘良模等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两个资料来源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被定为代国歌的,这是人们广为熟知的历史事实。但究竟是谁首先作此提案的,却众说纷纭。一直以来,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一是徐悲鸿首先提案说,另一则为刘良模、马叙伦、张奚若、梁思成等首先提案说。而徐悲鸿首先提案说在坊间的知晓度显然更高,各种文艺作品大多以此说为蓝本,又进一步作了想象与加工。甚至还有混合这两种版本而使之成为一种新版本的:刘良模、张奚若、梁思成附议、赞成徐悲鸿提议。

其实,徐悲鸿首先提案说不管流传多广、变化又有几何,追根溯源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1982年徐夫人廖静文女士所作的《徐悲鸿传》,此外既无其他当事者回忆的支撑,也无后世独立研究的支持。

而支持刘良模等首先提案说的最早就有两个资料来源。其一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先生本人的叙述。在“关于《义勇军进行曲》”一文中,田汉先生写道:“……而新政府成立,国歌与国旗同样成为迫切需要。在第六小组最后几次的讨论会上,先后由刘良模、梁思成、张奚若诸先生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歌词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之句,预备只用《义勇军进行曲》的谱而另创新词,郭沫若先生并已拟就3段,但张奚若先生认为不如仍用原词较有意义,并举法国《马赛曲》为例。毛主席与周恩来副主席亦赞其说,谓‘安不忘危’,何况我们这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团结、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艰苦奋斗。这样便向大会提出了。”田汉先生在文章结尾处注明“一九四九年,北京政协会议。”田汉先生是国歌的词作者,又是第一届政协负责国歌问题的第六小组的成员,其叙述时间为第一届政协会议期间,所以他的这个叙述应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可信度。只是这一叙述公开问世迟至1982年4月,是随《田汉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出版时间恰与廖静文女士的《徐悲鸿传》同年。

其二,同年(1982年)9月,《中国建设》发表了该刊记者卜勰茗的专访——《一个爱国基督教徒的历程——访全国政协常委刘良模》一文,刘良模也首次向媒体公开表示,在第一届政协会上,是由他首先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文中还记述了他提议时的一段话语:“国歌要能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歌曲不是想写就写得出来的,而是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广大人民承认的。法国国歌《马赛曲》就是这样的歌曲,据我看,《义勇军进行曲》可以和《马赛曲》相媲美。”其实,刘先生讲这段话还有这样一个背景:1949年7月,刘良模在美国接到周恩来总理的电报,邀请他返回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月初,刘良模携全家先乘飞机抵达香港,再乘船抵达塘沽,于8月中赶抵北京。其时,国歌初选委员会和一届政协第六小组成员早已工作多时,应征稿件也有几百件,只是一直没有大家满意的作品。8月16日,刘良模抵达北京,向政协大会办理报到手续后,当即向大会秘书处打听关于国歌是否已经确定的事宜,听秘书长回答尚无结果,国歌初选委员会正在进行征集,许多人正在创作,刘良模情急之下,才发表了上述看法。刘良模向大会报到并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后,被增补进入第六小组并作为国歌评选的专家,由此他参与了《义勇军进行曲》最终被定为代国歌的最后这段工作。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田汉先生的记述中强调的是“在第六小组最后几次讨论会上,先后由刘良模、梁思成、张奚若诸先生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