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美国贸易政策受制于国际贸易体制
www.fjsen.com 2011-02-11 16:34  王孝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霸主地位不稳时 贸易政策充斥保护主义色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再稳固,衰退趋势暴露无遗。此时,美国国内充斥着寻求贸易保护的声音。然而,当初美国是GATT的发起者,一直是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倡议者,在世人眼中扮演着自由贸易旗手的角色,如果此时因为谋求自身利益而带头破坏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在世人面前大丢颜面,况且根据已经制定的国内贸易法规,任意实施保护措施也绝非易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动摇,但其表面上仍然显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姿态。肯尼迪回合之后,美国继续大力推动GATT新一轮多边谈判,并且力主将谈判的领域由关税扩展到非关税壁垒方面。在美国的积极努力下,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东京回合谈判于1973年拉开帷幕,与此相配合,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这部新的贸易法授权总统参加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继续赋予总统减少本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权力。在GATT的约束之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仍然呈现自由主义特征,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体制对美国外贸政策的强烈影响。

当然,《1974年贸易改革法》的主流毕竟是保护主义的,它不仅对总统进行贸易谈判、削减贸易壁垒的权力施加了种种限制,而且还规定了臭名昭著的“301条款”,以反对“不公平贸易”为借口施加贸易保护措施并试图打开贸易伙伴的市场——由此可见,1974年之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充斥着保护主义的色彩。这又证明了霸权稳定理论的另一个结论的正确性:当超级大国相对衰落时,来自外部的竞争有可能使大国背离自由贸易而转向贸易保护。

但是,霸权稳定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当霸权国家兴盛时,世界贸易格局是开放的;当其衰落而没有另一个霸权国家出现时,世界贸易转向一个封闭的系统。实践证明,这个论点并不具有适用性: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下降,以肯尼迪回合为标志,美国失去了领导地位,整个世界由一个霸权国家变为三大经济体互相抗衡的格局,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世界的贸易、收支机制仍然是开放的和自由主义的。

破坏霸权稳定理论有效性的机制,最主要的是在国际贸易体制的约束之下,美国不敢彻底抛弃自由贸易,尽管它的很多行为已经暴露其贸易保护的本质,但至少还带着自由贸易的面具,形式上还是支持自由贸易的,而且也为推进贸易自由化做出了一些实在的工作。而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不会完全背离自由贸易,因此世界贸易没有急剧地转变为封闭的系统。这里讨论霸权稳定理论的失效,也是为了证明国际贸易体制对美国外贸政策形成的重要作用。

此外,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会受到国外利益集团活动的影响。国内利益集团进行游说活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府制定更广泛的经济政策,而不是仅仅关注贸易政策及与贸易相关的事宜。与此相反,国外利益集团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比国内利益集团的活动目标更为集中、针对性更强,对美国贸易政策形成产生的作用更大。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