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拼房养老,洋模式能否本土化?
www.fjsen.com 2011-02-11 16:38   来源:文汇报    我来说两句

梦想几乎搁浅于“不信任”

创业初期的兴奋很快冷却。杨磊发现,虽然老人们非常喜欢结伴养老的设想,但“配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报名的老人分散在各个区域,很难就近配对;大多数老人希望能住到别人家,愿意提供自家住房的极少……

跟老人们交谈,杨磊进一步发现,上海的老人对依托社团组织“拼房养老”心存疑虑:无论是搬进陌生的新居,还是改建自家的房屋以迎接同伴,都涉及财、物、人身安全等问题;对于仍属新生事物的社团组织,老人们更难投信任票。

与老人们的不信任相比,杨磊更无奈民间组织在社会上所遭遇到的普遍不信任:“看待‘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这样规模和知名度都不够的初创社团,一些机构戴着‘有色眼镜’;我们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时,常因此出局……”

各方不信任,服务社的运转资金几乎弹尽粮绝,但杨磊不想放弃梦想。就在最困难的时候,潍坊街道发现了这个创意独特的社团,及时托了一把。服务社开张第4个月,潍坊街道将源竹老年人日间中心委托给他们打理。杨磊觉得“机会来了”

为日托中心的老人服务,正是和老人们建立信任感的好机会。

街道提供了一个支点,撑起了杨磊所设计的富有“海归”特色、专业特点的养老服务理念:在源竹老年人日间中心,由杨磊和同事们设计并全程“监制”的家具棱角都打磨成了圆角;开放式橱柜里码着一排排文件夹,给每一位老人建了档案,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等一一记录;康复器材的使用频率、理疗服务等也专门立册……杨磊说:“这能使我们的照料更科学、更贴近老人的需求。”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