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房地产调控遭遇“两难” 房价越调越高原因何在

2011-04-29 15:27:36 柏晶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针的指导下,3月底前后,若干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相继出台了房屋限购令和房价调控目标。这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有学者指出调控房地产市场要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找准房价上涨的原因,有的放矢,对症施药,不能搞“一刀切”。

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遭遇的“两难”是以往预料不到的。

近几年房价上涨有多重原因

中国经济时报:从2003年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房价却越调越高。2009年房价涨了25%,在国务院的强力调控下,2010年涨幅降低了10个百分点,但是,房价的增长速度仍然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原因何在?

周天勇:我的看法是,房价持续走高有三大原因。第一,土地供应不足。2004年到2009年五年间,住宅供应的土地面积很少,这在供地增长的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18亿亩耕地,对住宅用地几乎实行了不供地的政策。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一些地方为了上项目,建设用地有限。以前建设用地和住宅用地是混在一起的,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和商业项目建设用地挤占住宅用地,从而造成住宅用地面积供应不足。从今年开始分门别类下达,商业用地不能挤占住宅用地。但是,实践中能不能保证,还很难说。此外,有很多开发商囤地,等房价高了再开发。地方政府也囤地,却称之为储备土地。 第二,房屋需求增加。其中有正常需求,包括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城市化需求,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市来,要在城市买房子;有投资和投机需求,一家买几套房子;也有对中心城市的特殊需求,比如各市县到省会城市买房子,北京、杭州、上海的房子之所以很贵,就是因为这种特殊需求太大。

第三,行政垄断、卖地招拍挂、70年出让等形成的地方土地财政。卖地就是政府一家卖,千百万个房地产商买。而且土地出让不是靠市场手段,是靠行政手段,定价权在垄断者一方。招拍挂的结果是谁出价最高卖给谁,价高者得。70年的使用年限,租金一次性收上来。这不是卖地,而是卖使用权。卖地出让金催肥了地方财政,2007年达到1200亿元,2008年为9600亿元,2009年接近16000亿元,2010年,国家调控来调控去,最后竟然卖了29000亿元,翻了一番。土地出让金的钱不摊在房价里,摊给谁?所以,我认为,房价高不应当全部怪开发商,要研究体制缺陷。

房子背后蕴含严重社会危机

中国经济时报:这次政府又是重拳出手,“一定要把房价降下来”,决心之大,超过以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还有社会危机预警。

周天勇: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老百姓要安居乐业。2010年的房价收入比是8.7,这意味着需要住房的城镇居民,85%买不起房子。进城的农民工,更是买不起住宅。2011年房价收入比如果继续恶化到9,可能90%的人都买不起房子了。这么多人买不起房子,对于整个社会稳定,显然不是好事。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源源不断进入城市。目前的6亿城镇常住人口中,大约2亿是农民工及其家庭人口。进城后,农民工的房价收入比更高,可能在13左右。当然,我们现在尝试给进城的农民建保障房,我个人觉得恐怕建不了。印度和拉美是盖贫民窟,但在我国行不通。贫民窟不让搞,进城农民又买不起房子,今后这肯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买房。在中国,拥有个人住房产权的人数比例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按照您的意思,每个家庭似乎都需要买房,为什么不能租房住呢?

周天勇:我不否定租房。现在的问题是,80%的人买不起房子,10%的人买很多套,然后租给80%的人。这肯定是两个阶级。网上有言论称,农村土地兼并以后,地主又出来了。

我算了一个账,如果一个人兼并了200亩地仅仅种粮食,一亩地正常年份赚200块钱,200亩地赚4万块钱。4万块钱不会造成两极分化。如果在北京有10套房子,一套房一个月租金4000元,10套就是4万,一年就是48万元。这就是贫富差距。过去农业社会最大的财产是土地,现在是城市社会、工业社会,最大的财富是住宅。我觉得,不要怕土地兼并以后农村的两极分化,需要防止的是城市里形成向外租房的房东和需要住宅的房客两个阶级形成的两极分化。如果这个局面不改变,会成为比较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