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四军被俘将士
www.fjsen.com 2011-05-30 17:03  刘延滨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皖南事变”是我党90年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70年前,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皖南茂林地区遭国民党部队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失散或壮烈牺牲。叶挺军长在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70年过去了,“皖南事变”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记述和研究“皖南事变”的文献和著作也已很多很多,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新四军被俘将士(个别叛变者除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的问题,尤为值得思考。因为“皖南事变”给幸存的被俘人员造成的创伤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未能抚平,甚至使他们有人生灾难如影相随之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幸存的新四军被俘将士回到革命队伍后,有相当一些同志长期遭到怀疑而不被重用。例如,新四军干部秦烽,被俘后化名秦夫烽,在狱中参加了秘密党支部。在赤石大屠杀75人中,他之所以成为唯一的生还者,是因为特务宪兵的子弹未击中其要害,他苏醒后才逃脱了死亡魔窟,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武夷山打游击,后又遭劫难,分散突围后回到上海。1947年重新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被安排在上海一家工厂。但是,由于他历史上的被俘经历,使他在每次政治运动都遭到怀疑。“其他人都死了,为什么你还活着?”这样的质问使他极为痛苦。特别是“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泛滥,被俘被视为人生的“污点”,被俘者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被一概诬为“叛徒”而招致残酷迫害。还有不少幸存的被俘新四军干部在集中营中不屈的抗争行为,在“文革”中竟然成为罪状而被罢官、批斗……“皖南事变”的阴霾长期笼罩在那些被俘的新四军老战士心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才得以改变,特别是对因“皖南事变”遭受不公正对待的老同志平反昭雪,才使他们真正从噩梦阴影中走了出来。

从人类历史来看,“战俘”是战争的产物。在奴隶社会,双方多是把俘虏作为奴役的工具分给有功的“将领”,剥夺其作人的一切权利。历史发展到近代文明社会以来,对待“战俘”的观念和做法也在改变,“战俘”作为人,其权利和尊严逐步得到了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俘观的变化也体现和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程度。我党领导的军队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俘虏”问题就制定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有“不虐待俘虏”,不搜腰包,发放路费,遣散回家等措施。这些俘虏政策,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到国共双方决战的1947年前后,许多国民党兵被捉后几乎立刻掉转枪口,成为解放军的一员。但是,我军历史上也有过对被俘人员的“左”的观点和“左”的做法。幸存下来的那些新四军被俘将士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的历史对待就是突出的例子。这也警示我们:应实事求是地对待我军历史上、共和国历史上的那些被俘人员,抛弃过去那种把被俘者(叛变者除外)一概诬为“叛徒”的极左观念,树立正确的战俘观。特别是对那些忠于党和革命事业的被俘人员,应给予公平、公正的历史评价,他们的革命气节和为中国革命所作的功绩不应被埋没,更不能抹杀。(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