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辛亥革命党人高水平的舆论宣传
www.fjsen.com 2011-06-13 16:34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三、国学根底深厚的革命党人,如章太炎等人使用文言文时追求“高古典雅”;而面向下层民众,则运用白话文进行宣传,务求浅显直白

不论是口头还是文字宣传,都有一个“雅”与“俗”的相对区别的问题。口头宣传所用口语固然不像当时书面用语有那样大的差异,但无疑也有一个相对深奥与浅显、幽婉与直白的区别。

辛亥革命党人多是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其领袖和骨干人物更是如此,有的甚至是国学根底很深、习惯用比较艰晦文言写作者(如章太炎),甚至有意追求“高古典雅”。像丁未(1907年)《神州日报》的发刊辞:“自古哲士哀时,达人砺俗,曷尝不以微言闳议,激荡民心,转移国步者哉!是以文致大平,垂经世先王之志;眷怀小雅,傓主文谲谏之辞……”。这样的文字,不要说在今日,即使当时,恐怕也不是粗通文墨者所能一目了然、晓解无碍者。

辛亥革命党人在文字宣传上,使用文言都是比较艰深的,当然,辛亥革命党人在面向更为广大的社会公众特别是下层民众运用白话文的宣传上,他们更显其创造性。

在清末的白话文报刊中,由辛亥革命党人所办者占相当比例。像《中国白话报》的创办者林獬,便自号“白话道人”,他在以此署名撰发的该报《发刊词》中,就这样说:“文言文报刊全是给读书人看的,任你说得怎样痛哭流涕,总是‘对牛弹琴’,一点益处没有的”,“可望的都在我们几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那十几岁的小孩子阿哥、姑娘们”,但他们即使识字的文化也不高,不喜欢或看不懂那种“之乎者也,诗云子曰”类“离奇古怪的文章”,自己“为着这事,足足和朋友们商量了十几天,大家都知道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做白话报罢”。其表述中对“读书人”排除在革命动力之外的一概而论,固然有绝对化和偏激的不妥,但其以白话报刊来作为向普通大众宣传的有效方法的立意无疑是可取的。

辛亥革命党人在舆论宣传方面的这些具有较高水平的策略手段运用,无疑是其能够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帝制斗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