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来香港同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爱港传统,“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世纪20年代,香港同胞热情支持内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五卅运动”,参与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期间,香港爱国同胞以多种形式支持内地抗战,把香港变成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中心和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仅1938年香港五大商会就捐资49万港元,76个商团募集到36万件衣物。1937年,中共中央安排廖承志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建立文化宣传阵地,并创建“联和行”在爱国华侨中募集物资。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募集了大量资金和物资。香港爱国人士还积极救助内地来港同胞,竭力帮助解决抗战引起的难民问题。在香港同胞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在香港建立具备大学规格的达德学院,并在短短3年时间内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重要政治人才。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香港凭借其地缘优势和与内地特殊的历史渊源,很快就成为内地的主要贸易对象。从1949年到1959年,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1978年,中国共产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广大香港同胞通过投资、贸易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推动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1979年至1996年,内地实际使用外来直接投资1748.87亿美元,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额为992.97亿美元,占56.8%。直到今天,香港仍是内地外来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香港同胞还慷慨资助内地公益事业,祖国大地充满了香港同胞的骨肉深情。
在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的岁月里,香港爱国爱港人士坚定站在中央政府一边,反对“三个条约有效论”、“以主权换治权论”和彭定康抛出的“三违反”政改方案,为香港顺利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一个在近代受尽列强欺凌、饱受战乱之苦、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人权事业显著进步、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的新中国,这里面也凝聚着许多香港同胞的辛勤汗水和巨大贡献。
9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在各个时期都对香港的发展、繁荣和稳定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特别是开创的“一国两制”事业赢得了香港同胞的普遍赞同,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切实维护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中对港政策主张的主流和本质;永远站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这一确凿不移的事实。
回归14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有能力领导内地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而且有能力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一国两制”事业的核心力量。
(作者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