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高层声音 > 正文
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www.fjsen.com 2011-08-25 16:04   来源:《党建》    我来说两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在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国情调研、挂职锻炼,开展整治低俗之风、虚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今年春节期间,中宣部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聚焦民生,推出了一批群众欢迎的新闻佳作,锤炼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巩固“新春走基层”活动成果,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各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自觉的行动,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忠诚践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在,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掌握民意,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现在,我们党正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致力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也是一个需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力量的奋斗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改革建设的关节点、抓住广大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以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新闻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群众实践的写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新闻宣传的不变法则和永恒主题。应当肯定,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贴近”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相比、与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的深刻变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落实“三贴近”要求依然是需要认真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深入实践才能富有生活气息,扎根群众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队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新闻工作者的素养能力直接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成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特别是在这些年的一系列重大考验面前,广大新闻工作者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顶得住,展现出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作风。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新闻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宗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成为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的紧迫要求。群众最智慧,实践出真知。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改革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增进对现实的了解,才能在与群众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锻造顽强的品质和过硬的作风。在繁重的任务面前,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工作的使命,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向实践、向群众学习中不断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

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着眼于坚持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的能力素养,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推动新闻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在坚持党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贯彻党性原则,就是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实践,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质,落实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实践最有说服力,群众最有发言权,我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新闻事业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正确性。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城乡面貌的快速变化,感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进步。要通过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让广大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正确认识国情,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我国现实国情有一个全面了解和客观认识,才能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宣传报道的基调和尺度。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深刻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深刻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深入改革建设的最前沿,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解,加深对“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的理解,加深对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的理解。在认清国情、认清大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定位,找准新闻工作的坐标,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多做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的工作,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

3.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新闻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能不能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关系新闻工作者立场态度、思想作风的根本问题。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摆正同群众的关系,落实服务人民的要求,进一步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群众生产生活、走进群众内心世界,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进一步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弄清楚新闻工作服务大众还是服务小众的问题,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民造福上来。

4.在接受社会实践锤炼、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深深扎根基层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写新闻,是新闻战线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但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忘,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不能丢。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倡导编辑记者沉下身心、走进基层,在实践的艰苦磨砺中感悟生活真谛、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本领才干。要真正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到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在火热的社会实践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要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视导向为灵魂、视真实为生命,严肃认真地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讲品位、讲格调,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现人间温暖。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品格,用心采写新闻,精心编播新闻,靠新闻的内涵吸引人,靠思想的力量感染人,防止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更不能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努力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5.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只有了解掌握群众语言,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为群众所喜爱、所接受。关于新闻报道的文风问题,这些年我们反复强调,也有大的改进,但这一问题还远未解决。有的新闻报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有的文件语言、刻板生硬;有的追求另类、离奇怪诞,远离普通百姓;更有甚者,有的随意拔高、虚假不实。这是影响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推动新闻工作者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要善于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平等交流、平易近人,防止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要多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一些短话、实话、新话,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加强改进新闻宣传的重要措施,也是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组织协调、完善保障措施,推动这一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防止一阵风、走过场,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8月9日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视频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