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深入浅出诠释热点问题
www.fjsen.com 2011-08-31 17:18   来源:中国记协网    我来说两句

一是表达百姓面对难点问题的真情绪。节目都是从群众对难点问题最真实的意愿开篇,从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折射一个全局的社会问题,从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击中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二是聚焦破解难题第一当事人的真情怀。在案例人物的选取上,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老百姓,都挖掘他们身上那种主人翁的情感,以此感染观众。

三是强化节目创作者的真情投入。为了增加节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记者和编导下了很大功夫,包括画面的选取、音乐创作、解说词的修改等,都是凸显了情感元素,目的是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观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画面。

第三,说实话,让观念深入人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群众的思想困惑增多,对理论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努力适应这种形势,通过调整节目语态,提升节目的思辩水平,启发受众自己的思考,达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的作用。

一是面对问题尽量务实。节目内容选取做到了与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直接对接,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相一致,讲实话,不回避问题,帮助观众厘清思路,全面客观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理性的认识。

二是分析解读尽量平实。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做到说清楚、说到位,不避重就轻,也不刻意拔高。引导观众辩证地看待问题,发展地看待问题。

三是语言表述尽量朴实。充分发挥电视解说词的魅力,以亲切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真正做到用百姓的话来解答百姓关心的问题,不少观众反映节目的解说词可以当书来读。

  第四,换位置,让草根成为主人公。这是《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电视专题片中一个鲜明的特色,70%的左右镜头都是面对百姓的,以往的电视宣传片常常习惯用“证明题”的思路来解读,官员、专家出观点,来自基层的例子做例证。《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制作在视角上有了新的突破:

节目打破了眼睛向上的选材习惯,让镜头面对群众,成为了贯穿始终的节目创造理念。同时突破了演播室采访这种程式化的表达模式,创作人员深入到基层百姓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发现智慧,真正让百姓成为节目的主人公。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