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减轻通胀压力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www.fjsen.com 2011-09-21 16:04  宋宪萍 魏佳 来源:《中国改革报》    我来说两句

物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周期性现象,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当前物价上涨现象是国际和国内问题关联,短期和长期原因交织,输入性和结构性通胀因素并存,物价问题的复杂性注定了此轮防通胀任务的艰巨性。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关乎民生冷暖,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尤其需要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先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收入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缩小收入差距。

一、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的协调和促进作用,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财政支出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加大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廉租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继续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在财政收入方面,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核心,以物业税、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为辅的税收制度体系,健全公平的税负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税制,优化税率,平衡不同收入项目的税负,加强对高收入者阶层的税收征管,向其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和特种消费税等,强化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分配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二、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货币政策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了稳定物价总水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稳定币值、为经济增长提供适度货币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防止经济过热或衰退。同时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根据国际经济形势适当调整汇率,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防止我国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流动性过剩再现,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三、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着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环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矫正初次分配失衡、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初次分配中,明确合理的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比例关系,以工资改革为重点,从制度上解决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的分配比例,提高劳动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并从制度上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支付和保障机制,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保证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和物价上涨相适应。对于初次分配,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是无法保证劳动者报酬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必须通过制度性安排,确保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而且政府要充分履行劳动监察责任,查处企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落实《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断提升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使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得到执行。在二次分配中,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调节力度,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重点扩大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努力解决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临时救助制度,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