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从伟大沂蒙精神看密切党群关系
www.fjsen.com 2011-09-23 15:13   来源:《大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以建立向劳动者倾斜的利益分配机制为重点,筑牢人民群众跟党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

利益关系问题是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山东党组织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以及此后在山东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利益关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正是党一切维护农民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制定的相应政策,使千百万劳苦大众紧跟共产党,为开辟美好生活前景而不懈奋斗。而极力维护大地主阶级利益、扰民剐民的国民党政权,当然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日照人民抛弃反动县长张希周,费县人民赶走顽固县长李长胜,莱芜人民罢免顽固县长李长依,肥城人民驱逐顽固县长田家宾,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蛋糕”不断做大,贫富差距却日益拉大。据有关研究者调查显示,少数掌握资本和权力资源的人日益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而大多数普通劳动群体和困难群众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养老无保障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那些顾全大局、忍痛下岗的职工,失业后却看到原企业的经营者转制后拿起几十万的年薪或成为老板时;当那些终日劳作、辛勤奉献的城市建设者,高楼大厦建成后却看到巨额财富流入开发商腰包,而自己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得不到基本保障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被剥夺感,就不会认同这个社会和体制。

如果不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利益的天平真正向最广大的劳动群体倾斜;如果不能建立起公共资金向扩大民生倾斜的财政制度,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让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得到彻底扭转,就不能彻底消除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代表谁、依靠谁、为谁谋利”的疑虑,一旦社会矛盾积聚,必然引发社会动荡,中东、北非乱局,就是最现实的例证。

以建立管党治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为重点,筑牢人民群众对党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的信任

党风问题是党群关系的关键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工作的一切转变,是从彻底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开始的。山东分局针对党员队伍迅速壮大、党员成分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大力开展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对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和群众中予以锻炼,大胆使用了一批有实际经验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干部,审查和洗刷了一些不可靠和投机分子。从而,纯洁了党的组织,转变了学风、党风和文风,党员干部真正生活在群众中间、战斗在群众中间。翻看整风后山东党组织的各类文件,无论总结还是报告,所列成绩只占一小部分,有的甚至只有几句,主要是说存在的问题、缺点及改正措施。求真务实之风,可见一斑。

当前,在一些地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官话、大话、套话成为许多干部所习惯的官方语言。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价值尺度、是非界限上出现了混乱,个别人只顾个人眼前利益,如“白蛾扑火”“前腐后继”,以至于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群关系由过去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

如果不能清除一批懒官、庸官、昏官,彻底改进党的作风;如果不能以强有力的措施消除各种腐败现象,切实树立起党员干部自身正的良好形象;如果不能积极推进政治民主与法制建设,使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度的约束下,始终保持为民执政的公仆本色。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目标就难以成为党员干部的现实行动,也就不能真正建立起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党群血肉联系,党是关键。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才能建立起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党群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巩固,沂蒙精神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执笔:韩立明 孟红兵)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