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丰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多变、价值多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的形势更加复杂。这些,都对党的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2004年,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任务。
“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认为。
工程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建设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工程实施以来,成果丰硕。
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组织深入研究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中央全会精神,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的译文,推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组织工程专家和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全国7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研究力量和主攻方向集中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有理论深度、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构建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也是工程的目标之一。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并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6个二级学科。在教材体系建设上,按照中央批准的工程教材总体规划,组织编写150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目前,已经完成20余种,其余教材计划到2012年左右完成。
国家社科基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金项目的资助领域、范围不断加大,自2004年以来,仅国家社科基金就资助了上万个研究项目,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回顾过往,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理论武装工作,仍需一如既往地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能取得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