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推翻君主创建民主的伟大革命
www.fjsen.com 2011-09-28 17: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电影《辛亥革命》海报。

这部电影是一种精神的索引,让今天正在参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人,回首百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革命,感受到前辈先贤伟大的民族情怀。这正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不甘落后勇于改革的精神基因

这部电影是一种精神的索引,让今天正在参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人,回首百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革命,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为了创建民主制度,“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

在翻版重拍成风之下,《辛亥革命》剧本填补了中国电影的空白。

2009年10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观看我编剧的话剧《北平·1949》时,接见主创人员说起,2011年是辛亥革命的100周年,纪念辛亥百年,最好能写一部电影。贾主席的提议坚定了我的创作想法。

我和陈宝光编剧《建国大业》时,就已经开始着手收集辛亥革命的素材了。在上海孙中山故居,在南京总统府,都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为辛亥革命剧本创作积累丰富的情景和细节。

在上海香山路的“孙中山故居”,看到当年他在澳门行医用过的手术刀,遂生灵感,作为孙中山随身而带的道具,象征着革命就是给国家做一次大手术。给孙中山写这样台词:“医人是我的本职,医国是我的天职。医术只能救人,革命才能救国。”

我去了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5号,“三·二九广州起义”指挥部的旧址,看到陈列着当年起义吹响的螺号,总指挥黄兴写下的遗书,还有孙中山与美洲华侨致公堂筹饷局为了募捐印制的金卷,正是这场由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策划,由黄兴指挥的起义,100年前在这里集聚着从海外归来的革命精英,为了民族救亡图存,唤醒民众,毅然冒死发动了起义,最终谱写了血染黄花岗的悲壮史诗。

全国政协60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参与者留下了珍贵的亲历亲闻,怀着敬畏的心理,我们用电影的眼睛认真梳理,寻找着这部电影创作的能源。人民政协里有很辛亥革命后裔,武昌起义的总指挥吴兆麟之孙吴德立委员,给我提供大量的资料和画册;黄兴之孙黄与群特别关心剧本创作,多次电话交流;还有舍身炸死清廷宗社党主将良弼的同盟会员彭家珍烈士的叔伯兄弟彭家祥,从四川寄来史料图片,由张梅颖副主席转给我。

辛亥革命已过百年,参加者众多,前人留下的浩瀚的文史资料,既要维护历史本来的尊严,又要遵守剧作的法则。李笠翁早就说过:“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具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故李笠翁主张应该集在“一人一事”,电影作品更宜如此,人繁事杂,交待展示过多,也是当今电影的新病。“一人”只能是突出孙中山的形象,这是不能动摇的。

写好孙中山先生的难度在于,他长期在海外进行革命活动,很难参与到指挥国内武装革命的最前线,而电影是靠动作体现人物的。于是,我和宝光在如山的史料中,提炼出一个焦点事件,这焦点事件就是推翻皇帝。

我们都不是辛亥革命的经历者,但我们铭记着《宪法》序言:“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创作自由源于法律赋予的权利。此剧必然围绕这个废除了封建帝制的主题,再现辛亥年间,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卖国腐朽的清王朝,发动武装起义,从第一章《血染黄花岗》、第二章《武昌城首义》、第三章《阳夏保卫战》、到第四章《创建共和制》完成故事。

辛亥革命所以伟大,就是孙中山、黄兴等少数同盟会革命党人,办成了一件难以想象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责任就是用电影的手段和结构再现出来,依据历史做出的庄严结论,再现革命党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来。电影不能搞成编年史,做流水账,要有尖锐的冲突,惊险的悬念。这场革命不是哀婉小调,不是花前月下、轻歌曼舞,这部电影是腥风血雨、金戈铁马、大江东去,是浓烈、强烈、壮烈、激烈、刚烈,是一场争天下的残酷斗争,是一部真正值得用电影表现的雄壮史剧,为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呕心沥血去写作,再难也值。

刘云山同志在影视座谈会的讲话,一再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前辈先贤的崇敬、对灿烂文化的虔诚,以优秀民族文化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从孙中山、黄兴身上感受到前辈先贤伟大的民族情怀,正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不甘落后勇于改革的精神基因。孙中山从一位医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发动11次武装起义,失败了再起义,越挫越奋,百折不挠,历尽磨难,其坚定的爱国信念,深深地感动我们。为了给国家留下一个光明体制,为实现最高政治目标推翻帝制,他毅然辞职让位,以总统一职换袁世凯叛清,实现共和制度,其伟大的人格令人景仰,这样的情节只能是由伟人创造出来的,不是情节塑造出来的!

孙中山就是民族的凝集力,他一生致力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统一大业,鞠躬尽瘁,赢得海内外华人的尊敬,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越南、东南亚,特别在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剧本在全国政协、中宣部、广电总局领导多方关注下,几易其稿,投入拍摄。剧本在《中国作家》杂志2010年12期发表。由铁凝、王蒙为顾问,高洪波等著名作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此剧本为当年的鄂尔多斯文学奖大奖(奖金12万),评奖辞是:“再现了辛亥时期革命党人为推翻腐朽、没落的清政权与建立共和制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场景,大手笔、大气派、大豪迈,刻画了辛亥革命英雄。”

(作者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本版插图:李瑞宁  版面统筹:郭 嘉  版式设计:王舒怀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