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过盛存在隐患不小
www.fjsen.com 2011-10-26 16:57 刘志奇 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央行日前发布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委托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5625亿元。委托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因此达到10.9%。这一比重,不仅比去年同期高出6.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亦高出1.8个百分点。 委托贷款何以迅猛增长?答案不言自明。 根据现行的《贷款通则》,企业之间直接拆借资金被严格禁止。不过企业可以委托银行向指定借款人发放贷款,受到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可为基准利率的4倍。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紧缩使项目断粮,“差钱”企业四处找粮成为必然之举。由此,市场实际借贷利率大幅攀升。利率双轨制下,对于部分具有融资便利性的企业而言,它们依然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增发股份等其他方式获得各类资金。这些资金再以委托贷款放出,“一买”和“一卖”之间,获取的是高额利差,而银行则依正常的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与放贷企业各得其所。“不差钱”企业竞相争当“高利贷倒爷”,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以沪深两市披露的信息为例,从今年初到8月底,已有64家上市非金融企业发放过委托贷款。虽然不排除有企业为其子公司及关联企业提供资金便利,但更多放贷企业看中的恐怕还是高额的利息回报。据统计,在这64家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中,有35家的放贷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最高达24.5%,而这些企业的放贷总额则超过了16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90%是国有企业。 企业竞相放贷存在的各种隐患显而易见。 首先是增加了信贷与信用风险。市场从来就不是保赚不赔,一旦委托贷款借款人未能取得高于利息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对于借款人、银行以及放贷企业而言,无疑意味着三方利益、信誉和信用的多重危险,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与稳定也势必会面临挑战。仍以沪深两市为例,今年以来,已有5家公司的12笔委托贷款未能按时收回,金额共计10.22亿元,委托贷款的市场风险可见一斑。 其次是有可能掏空“实业”。有调查显示,不管是从银行流出的资金还是国有企业自有的资本,借助委托贷款、小额信贷或担保公司以高利贷方式流出时,进入到实业领域的并不是很多。受此风气之影响,部分中小企业也拿着本应投入到实业领域内的资金加入到放贷的行列。 再次是存在扰乱甚至架空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嫌疑。针对通胀现实,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流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的“高利贷”行径,明显是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着干”。 委托贷款及民间借贷活动太盛,势必让市场流动性风险大为增加。有观察人士指出,迅猛增长的委托贷款迟早会让人“伤不起”。此前有调查显示,和委托贷款一样,民间融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1年中期,民间借贷余额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平均利率则达15.6%。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对各类社会融资过于活跃可能导致金融“堰塞湖”以及产业“空心化”表示担心。 高利贷泛滥引发的温州企业老板“跑路”,已然是前车之鉴。在利率双轨制下,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和“不差钱”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其苦乐不均的现状亟待改变。 显然,是该对利率双轨制平稳渐进并轨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