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1600家非时政报刊转换企业身份证

www.fjsen.com 2011-12-20 16:59  璩静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非时政类报刊是我国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报刊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00余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换了“企业身份证”。部分报刊社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了发展瓶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积累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路径。

政策保障为改革护航

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3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对改革涉及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资产和土地处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和税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

2011年5月,中央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行动。6月,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面部署改革工作,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四项任务”: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程序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主体;整合出版资源,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结构和布局,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而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等。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高起点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由此全面铺开。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