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徐世丕: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若干体会

www.fjsen.com 2011-12-21 16: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来说两句

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涵。过去,文化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今则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体现历史发展规律和文明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

“区别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不仅仅是金钱或自然资源的财富,而首先是它的人民的价值观念、积极性和创造力。”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肯定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战略,而且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嘹亮进军号,意义重大而深远。

六中全会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与成熟的重要标志

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先进。”1978年,他深刻指出:“文化也是一门行业,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为劳动者服务的行业。”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高度文明”的战略思想。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优越性、本质特征和发展道路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史上可谓石破天惊,不仅表达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点、根本方向、实践指南和远大目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作为世界历史文化资源大国,中国有理由在文化领域为人类文明发展描绘新愿景,开辟新道路,并以中华文化复兴与重塑的辉煌实绩,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优势。

新时期以来中央全会关于文化工作重大决策的脚步、回声与号角

30多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在探索中坚持奋进,在创新中不断跨越,其实践进展和理论成果,远超新中国前30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取得重大突破和瞩目成就。这与新时期以来党的历届中央全会对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持续关注与重视分不开: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辟专章专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论点;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专章聚焦“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成为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章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要求,引领文化领域改革发展向纵深发展;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确立“文化强国”中长期战略而载入史册。

从“两手抓”“两个文明”,到“三个代表”“四大建设”“和谐社会”,再到“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以坚定而务实的前进足迹,展示出她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与战略视野。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