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党建·政法 > 正文

中共党史研究问题意识的三重维度

www.fjsen.com 2012-01-21 11:16  宋学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一个学者如果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分主流和支流,把个别现象上升为一般,并以此来抹黑中共党史,那么也就丧失了其为学者的资格。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宝藏。若没有深邃的“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学科创新。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是由“问题”推动的,是在“问题”导向下实现的。德国学者希尔伯特曾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仅仅有“问题意识”并不足以支撑中共党史学的繁荣,缺乏科学的“问题意识”,将会使学科发展停步不前甚至衰退。

大致说来,当前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要具有完备的科学性,需进行三重分析,即现实问题、历史问题、理论问题。具体而言,要在学术思想的脉络中对现实问题有回答;要在现实发展的映照下对历史问题有解析;要在历史进程的演进中对理论问题有总结。毋庸讳言,在研究实践中,有些学者把大量的精力投之于无中生有的“问题”、细节末节的“问题”,缺乏整体观念;还有些学者没有下工夫真正研究“问题”,而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以及教条主义盛行。这些都是当前中共党史研究中必须加以克服与解决的。

现实问题要求避免“口号化”。中共党史研究内容同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内容甚至仍然是现实问题,研究它的目的也主要是为现实政治服务,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因此说,现实政治与中共党史学的关联因素非常之多,存在着当代人作当代史之利,也有“时过境未迁”之弊。学术研究在基本立场和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术研究为现实政治服务,必须认真地去思考和回答现实课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善于从现实问题的前前后后、内外上下的各种联系之中去把握其本质。中共党史研究的现实性,决定了其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去寻找问题,但对现实问题的“口号化”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实践中比比皆是。殊不知,真正能够为现实服务的学术研究是依其深邃的思想认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领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效果,这不是高喊口号的应景文章所能胜任的。有着科学的“问题意识”的史家,一般能够遵循科学的研究路径并具有相应的器识。卢奇安评价修昔底德道:“他分清了好史家和劣史家的界限:史家的作品应该成为千秋百世的财产,而不应徒为目前沽名钓誉;他们应该把信史留给后人,而不应同今人哗众取宠。” “好史家”是把“信史留给后人”,“劣史家”是“为目前沽名钓誉”。只有克服了浮躁的、平庸的风气,建造深厚的学术积累,包括资料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积累,对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前沿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把握现实问题的核心而写出能够影响当今与后世的大文章。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