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近现代民族通史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www.fjsen.com 2012-01-29 16:44 方素梅 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来说两句
四 中国近现代民族史,既是民族史研究中的断代部份,又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专门史。 早在清代,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就已经开始兴起,上世纪30至40年代曾掀起一个高潮,上世纪50年代以后则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进一步吸收国际史学发展的经验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术取向方面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凸显了新兴、交叉、前沿等具有学术发展前景的特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为代表的学术取向,即地方史、区域史、文化史等个案性研究,不仅吸收了人类学理论、民族志方法,而且也从以往围绕“中心”转向重视“边缘”。其中,杜赞奇(Prasenjit Duara)的《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一书,在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和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重新审视中,突出地强调了大历史叙事中的“他者”,这一观点引起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界的学术取向变化。而台湾学者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及其后续著作《羌在汉藏之间》等,则通过历史人类学的视野展示了历史上的“他者”及其现代的认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著述,对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历来与地区史、边疆史、中外关系史等紧密结合,关注点突出。此外,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地方志的编修也得到了极大重视。近年来,随着史学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史学观念的进一步变化,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开拓,研究内容和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民族关系、民族政策、革命斗争、反对外国侵略等等,不仅在专题性研究和专门史研究方面出版和发表了大量成果,在理论探讨上也出现了十分活跃的态势,例如学者们对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民族观的形成、近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等,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关注,这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中国近现代民族史》是在广泛搜集资料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至20世纪末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进行全面贯通的综合性研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编写此书是期望通过历史事实,阐述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过程,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和视野构建和阐释中国历史的多样性、特殊性、复杂性及其内在的相互联系,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提供新的话语资源,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格局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以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本书,进一步丰富中国近现代民族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为从宏观视野开展中国近现代民族通史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本文系《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绪论,有删改)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