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根”与“用”
www.fjsen.com 2012-02-14 16:26 刘福森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哲学之“根”: 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哲学是离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比较远的一个意识形态领域。因此,哲学的历史演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哲学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虽然公开否定哲学同现实世界有联系的人是极少数,但是,在对哲学的研究和学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哲学同现实世界联系的人却并不少见。他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时,不考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变,仅仅从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推演去解释哲学历史,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哲学同现实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哲学成为一种“无根”的社会意识形式。这种哲学观是同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背道而驰的。因此,从哲学观上弄清哲学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就成为哲学观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在哲学观上特别强调了哲学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式也不可能离开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仅仅从人的头脑中产生。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把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观念——自由、平等的观念同近代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联系起来。他说:“如果说经济形式、社会交换确立了主体人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979,第197页)“交换价值制度,或者,更确切地说,货币制度,事实上是平等和自由的制度”。“作为纯粹观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过程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自由和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而已。这种情况也已为历史所证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1995,第477—478页)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把“作为纯粹观念”的自由、平等说成是商品交换中的交换价值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这就清楚地阐明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观念——自由、平等的观念同近代工业社会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紧密联系,阐明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哲学观念的“根”。 恩格斯也阐明了哲学历史演变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变之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哲学的领域,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即离人的物质生活最远的意识形态的领域。因此,哲学的历史演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法国人是以英国哲学为依据的),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第704页)但是,哲学通过各种中介最终都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但是,不论是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术繁荣一样,也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也具有最终的至上权力,这在我看来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这种至上的权利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规定的条件的范围以内:例如在哲学中,它是发生在这样一种作用所规定的条件的范围内,这种作用就是各种经济影响(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对先驱所提供的现有哲学材料发生的作用。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多半也是间接决定的,因为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第704页)恩格斯认为,哲学家们在进行哲学研究时,直接面对的都是前辈们留下来的思想资料——因为现实生活世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思想资料。那么,现实生活世界是如何对哲学的研究发生作用的呢?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现实世界的变化决定着“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世界的变革最终决定着哲学观念和哲学范式的变革。 哲学同现实世界的联系不同于科学同现实世界的联系。科学同现实世界的联系是一种“认知”的联系,而哲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则是价值的联系:现实生活世界的价值需求最终决定着哲学家个人的价值取向,并进而决定着哲学家个人的哲学的思想坐标,即“哲学立场”或“哲学解释原则”。这就是哲学同现实之间所具有的“价值同一原则”。哲学史上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的哲学立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他所在的时代的价值需求。“反现实”或与现实没有联系的哲学是不存在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