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 新农村 新画卷—十六大以来新农村建设
www.fjsen.com 2012-08-13 16:10 李 慧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基础设施到社会事业: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村居民拥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各方面平等的权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 回望10年发展,聚光灯首先照到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数据:中央“三农”投入从2003年的2144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10408.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两成。这张“三农”支出清单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和勇气,在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中,为农村民生发展撑起坚强后盾。 2005年,在中西部地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两免一补”,2007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减免学杂费达150亿元,教育公平托起了无数农村家庭的希望; 2003年至2011年,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农村编织起一张巨大的安全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 从二元发展到城乡一体:农村新貌彰显沧桑巨变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我国的“三农”问题相互交织,不仅造成行政性的二元格局和城乡差距加大,分割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而且直接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失调。 为此,我们开始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镇和农村、统筹市民和农民、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探索。 伴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各地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全面铺开,村镇银行等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试点取得成效,农村小额贷款制度也逐步得到完善。 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变化前所未有,改革中中国的农村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我们欣喜地看到,1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礼,生存方式、生活形态、劳动格局、收入分配等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10年来,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呈现出整洁划一、文明富足的新面貌。乡村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读书室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和项目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影、戏曲、歌舞、科技培训等文化下乡活动连年开展,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同10年前相比,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文化生活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巨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看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正在被打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国的农村逐步绘就。(本报记者 李 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