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野看民间信仰
2013-12-10 17: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福建日报记者 吴敏 谢海潮 11月23日,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市社科联、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在泉州联合主办“近百年泉州宗教学回顾”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共处、闽南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两岸关帝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探讨。 泉州伊斯兰教文化遗存的现代价值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吴幼雄: 自12世纪至14世纪,泉州与阿拉伯世界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教在泉州的遗址和遗物,无可辩驳地证实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泉州与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友好关系。泉州伊斯兰教文化遗存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处与友好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2011年12月,蔡国强应邀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国家现代美术馆开馆之日,举行盛大的高空爆破仪式,仪式取名为“海市蜃楼”,象征历史和现实中泉州与阿拉伯穆斯林贸易及文化交流的友好关系,得到阿拉伯世界的高度评价。这次超越时空的对话活动启示我们:应该在充分挖掘文化遗存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思路,使今天的人们意识到经常对话的需要,重新发现过去盛行于丝绸之路而且使其成为不同文明的交叉口的那种宽容精神。 关帝信仰的两岸闽南文化元素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鸿丽: 关羽是全国性的神祇,也是来自北方的神祇。关羽崇拜的精神内涵与闽南文化的融合,是闽南关羽崇拜现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这一密切的神缘关系已成为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和谐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羽是“义”的化身,是人们处世行事的楷模,其“义论”既有“救困扶危”的侠义,也有对兄弟朋友“同生共死”的情义。时下不少学者认为闽南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闽南社会主体是一个移民社会。关羽精神正符合移民社会同舟共济的需要。 把关帝的神像、香火、符纸带到台湾供奉,这是早期台胞开发奋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慰藉。最初维系台胞团结的纽带,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宗亲会和同乡会,这两类组织也必须有一尊共同信奉的神明来作为大家崇拜的对象,以巩固团结、维护纪律,关帝就成了他们共同崇拜的对象。 引导民间信仰发挥积极作用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郑镛: 闽南土地公信仰延续千百年,至今仍葆有鲜活的生命力,影响闽南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存方式。探讨土地神信仰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理解闽南民众的社会心态,对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无粮不稳”是句老话,至今仍管用。土地公崇拜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反映,提醒我们时刻关注农田保护、关注粮食安全。云霄县和平乡吉坂村可耕作的稻田面积约1000多亩,全部实现耕种,这在闽南地区农村是较为少见的。从当地的“抢伯公(土地公)”民俗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他们对生存空间的高度关切。 闽南民间信仰是闽南民众千百年来构建的精神家园,其中的理念、仪轨以及附着的风土民俗、美术音乐等因素值得我们珍视。这是闽南族群的一种生命符号,如吉坂的“抢伯公”活动传至台湾已成为两岸民俗奇观。因此,从文化生态保护的大视野出发,对有特别意义的土地公等信仰进行归类整理,对相关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文物进行维护保真,可为两岸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提供坚实的平台。 □本报记者 吴敏 谢海潮 |
相关阅读:
- [ 08-14]大宋·莆阳城,海西首席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图)
- [ 07-16]“十里朱子文化生态长廊”建成
- [ 07-10]闽18项价格举措促节能减排 泉十措施护闽南文化生态
- [ 07-10]泉州拟十大工程保护闽南文化生态
- [ 06-21]南靖为建设工业强县打造土楼文化生态旅游胜地
- [ 03-05]政协委员骆沙鸣: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