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福建

2013-12-10 17: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日报记者 吴敏 树红霞

——来自省哲学学会等主办的“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福建”理论研讨会的声音

11月30日,由省哲学学会、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省伦理学会主办的“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福建”理论研讨会在德化县召开,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重变奏与生态文明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穆: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一是由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工业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扭曲的已然关系;二是由现代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之本来所是与本来应是的本然关系;三是人与自然实际形成的关系是由人类实践活动建构的实然关系。

现今已经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扭曲关系是在错误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合理的实践建构,其结果是生态环境危机及由此带给人类文明不可持续发展的威胁。

生态文明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奏,首先要基于现代生态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新认知的基础上,回到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本然性关系中。

生态实践不是对人的利益的否定、需要的否定,传统的实践由于对自然的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危机因而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是对人类利益的最严重的毁损。当代要克服生态环境危机,必须以生态学的思想观念为指导,通过生态实践过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成,使之通向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省委党校教授郑镇: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审美的价值境界。

“美丽中国”蕴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内涵,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求真、致善,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使“美丽中国”的理想变成现实。在思想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实际上就是实现“真”的价值诉求。在行为方式上,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善”的价值诉求。

进一步厘清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闽江学院法律系教授张焕明:

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正受到全方位的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要务。而进一步厘清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完成这一要务的基础。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的主体向度原则,尊重人的主体性存在地位,着眼于人的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必须基于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具体地理解、阐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充分注意到不同的人在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时的不同诉求,充分发挥不同的人在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时的不同作用,在公平正义的世界中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定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薛秀军:

面对低碳经济的浪潮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发展新一轮的竞争和博弈,中国需要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和定位,特别是需要向世界清晰地描述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及其所内蕴的发展价值、理念等,以此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条件保障。

中国一贯提倡世界多样化、包容性的发展思维,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既强调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国责任,也强调必须尊重各国实际,允许各国探索和开创适合自己的低碳发展模式。为此,我们要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尽快予以明确并向世界作出有效的阐释。一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给予准确界定。中国在强调低碳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只考虑减少碳排放,也应强调将增加碳吸收直接加到降低碳排放计算中,这样才更符合中国目前低碳发展的客观现状。二是中国可以审时度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当中。

□本报记者 吴敏 树红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