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腐败禁而不止毁在“原则上”
www.fjnet.cn 2007-12-09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公务用车知多少?开支有多高?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据保守统计,目前约有350万辆,且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每年公务车开支达3000亿元,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日前,国管局和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带头使用经济、节能、环保的自主品牌汽车,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严禁公车私用。殊不知,大排量公务车有禁不止毁就毁在“原则上”。(12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的公务用车中的腐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奢华超标属于采购环节,公车私用属于使用环节。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几乎成了绝症,这里暂且搁置不议,单说奢华超标。

  尽管随着汽车市场发展,价格不断下降,但目前国内公务用车仍采用十多年前的标准。1994年中央出台公务车采购标准: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确认这一标准,并沿用至今。

  不仅如此。配备公务车的初衷旨在提高执行公务的效率,但早就异化为各级官员求舒适、讲排场、比阔气的工具。在一些地方,基层官员甚至是贫困乡镇的领导干部也开上了价值6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车,有的县政府一次就买了6辆单价为42万元的丰田2700型越野车。“无论哪一级、个个坐奥迪”,以至于让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奥迪赚了个盆盈钵满。

  与日俱增的公务车,使政务成本剧增,财政不堪重负。每年3000亿元的巨额支出,竟然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与建立廉洁的节约型政府目标明显相悖。另一方面,大大加重了道路的拥堵,增加了城市尾气污染。据统计,现在每天跑在北京街头有40%左右的公务车,2006年北京中非论坛期间,大多数公务车被封存,北京的路一下不堵了,空气质量也大为好转。

  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广大人民群众更迫切需要的医疗保障、教育等上面,公务车改革迫在眉睫。要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节能减排的同时必须改革公务用车。遗憾的是,《紧急通知》未能对原有配车标准予以重新审定,使之与时俱进,而且还《通知》犯了一个错误,即“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正是这一条,控制超豪华配备用车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原则上”是公务活动中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它可以说是许多制度规范的“常见病”、“多发病”。 原则,本是固定的法则,不变的标准。“原则”二字后缀个“上”字,显然“原则”就不再是不变的标准了。同样的“原则”在不同的人面前,完全可以产生了无数个变种。所谓“特殊需要”,什么情况才算“特殊”,官大衙门高算“特殊”,还是有钱养得起算“特殊”?我们的各级政府很习惯做“文抄公”,你说中央级可能有“特殊需要”,我说省地级也应该有“特殊需要”,也需要“原则上”,乡镇基层道路复杂也是“特殊需要”。结果只能是,“原则”之“上”,完全走样。本该严肃的纪律规定,最终却因为 “特殊”和“例外”彻底丧失了应有的制约作用。虽然这种原则上绝非故意为特权预设的“旁门左道”,但事实上则为某些违规违纪行为规避制度开了“后门”。

  无情的事实是,政府解除“限制小排量”令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内乘用车市场平稳增长的同时,1.3L及以下排量汽车却呈现负增长态势。足见,大排量公务用车能否令行而止,不仅要看觉悟,更要看制度规范的刚性和执行政策的力度。要确保制度无懈可击、无缝可钻,绝无“特殊情况”可言,谁都不能例外。(刘效仁)

(责编:徐嵘)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