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善的财富观值得商界精英深思
www.fjnet.cn 2008-06-17   来源:长城在线    我来说两句

  "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5·12”汶川大地震一天后的13日中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就已从武汉赶到了都江堰,他和公司员工们带过去的60台挖掘设备,“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接下来的20多个日夜里,陈光标亲自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了208个遇难孩子的遗体……陈光标不是“中国首富”,连“南京首富”都算不上,但去年他捐出了1.8亿元,名列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被推举为“中国首善”。(6月16日《京华时报》)

  我虽然十分关心时政新闻,但至少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前,对于谁是陈光标、他有多少资产,都是很陌生的。然而,地震灾害发生至今,我相信,许多人一定和我一样牢牢记住了陈光标这个名字。我对他之所以记忆深刻,并不因为温总理在灾区接见了他,称赞他有良知、有感情;也不单因为他和朋友一起携带数十万现金,在灾区一路走一路发放给灾区群众;而是感佩他所诠释的一种新财富观———“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企业家的今天,所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说实话,无论是从历年的捐赠总额,还是此次单笔捐赠善款,陈光标都不是最多的,前者,比不过邵逸夫,后者也无法与范曾老先生比肩。可为什么他却荣登“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呢?这位在中国富豪榜排不进前800名,甚至连“南京首富”都算不上的企业家又为什么偏偏能以1.81亿元的年度捐赠额获得“中国首善”的称号呢?我以为,这既得益于他对慈善、公益事业持久的热心关注和慷慨捐赠,同时更归功于他所倡导的,比较独特的新财富观———“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虽然我不是经济学者,我也知道,国家无形股份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名词,甚至仔细推敲起来,这种说法也不准确。但我以为,比“下定义”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陈光标不仅以这一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承担一个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率先垂范,忠实实践着这一独特的财富理念。我想,没有这一理念作支撑,他所率领的团队在此次汶川地震灾区,怕也无法成为救援速度和效率都令人刮目相看的民间救援团队。

  这些年来,中国商界精英们没少因为他们的言行、捐赠甚至某个寻常的观点遭遇民众的口水和埋汰,许多时候,这些精英们也时常被人们放置在烤架上炙烤,甚至被摆到显微镜下“显微”,有关这个群体的“罪过”更是隔三差五地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富豪群体的阵容越来越庞大,但似乎至今还没有一种清晰的、成熟的财富价值观来统领其精神。在19世纪的美国,富豪卡内基的“论财富”(被称为“财富福音书”)简明而直率地阐明与此相关的理念,被众多名流富豪当作人生信条。他们相信富人的责任是“成为生活简朴无华的典范”,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我不知道陈光标所倡导的“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这一观点能否成为中国富豪们普遍认可的格言或财富伦理,能不能成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慈善公益事业的理论基础,但我以为,陈光标的这一财富观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也是值得各位商界精英们咂摸再三并深入思考的。(李甘林)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