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是否会急速撤离中国?
www.fjnet.cn 2008-12-21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金融危机之下,现金为王。因此,社会对境内外资本流向更为关注。12月20日《证券日报》消息说,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少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现象,给中方相关利益方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亦对我国的双边经贸往来和地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消极影响。日前,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正式将针对外资抽逃之“追责”上升到国家高度。

  消息一出,再次引发舆论对“热钱”流出的关注。事实上,尽管两者存在渠道上的暗合,但外资抽逃与热钱流出仍是两个概念。所谓“热钱”,常常是投机性短期逐利资本,国际热钱喜欢选择成长型发展国家,往往也只对证券、房地产等资本市场情有独钟,很少涉及实体经济,甚至很可能因其短期逐利性和利益独占性而导致区域经济大幅滑落。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好,近期的越南金融动荡也罢,都有“热钱”的影子;而外资抽离,一般是产业资本的非正常流动,趋利避害,规避责任和义务。当然,“热钱”既然能借助投资渠道而来,自然也可能借此打道回府。

  今年上半年,“热钱”被指为外汇储备增速的一大要素,7月初,外汇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8月6日,又出台了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目标都是为了防止“热钱”涌入。然而一个月后,全球金融风暴呼啸而至,“热钱”出现了“回家”的迹象。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急需资金出手救火,国际游资总量趋于减少;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相对稳定,进入12月份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下跌,人民币对欧元相对贬值,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预期发生变化,“热钱”流入的冲动在趋冷。再加上中国股票市场跌幅过大、房地产市场价量萎缩,“热钱”在中国的套利空间已然缩窄。

  由此观之,“热钱”流出是必然性规律。但是,我们对“热钱”的态度可谓爱恨纠结。一方面,过去我们吃够了“热钱”涌入的苦头,它们为了赌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热钱”整体性快速流出,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时候,“热钱”逆动很可能会继续打击资本市场与房市信心。

  然而,我们这种担心略显多余。一方面,由于我国及早加大了资本项目管制,“热钱”进出中国成本加大,作为有潜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热钱”不会不考虑远景收益,因此,从依然为正的FDI流入来看,“热钱”流出中国的规模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可能性不大,从实践上看,亚洲不少国家如韩国、印尼等,其货币已经贬值了很多,但出口仍是负增长,还得考虑到贬值带来的贸易保护风险,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透露出稳定汇率这个明确的信号,向好的经济基本面隐喻着人民币依然有升值的强劲势头。此外,中国投资品价值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相对增加,在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之后,全球投资者都无法否认当前中国仍是当今世界最安全的投资重地。

  在这个时候,“热钱”在中国的流出,更多的是救急与自救的需要,对我们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既可以挤掉金融资本市场的巨大泡沫,也可以控制投机性投资的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确立实体经济对于发展国家关键性经济社会地位。毕竟,数字上的繁复演示只能优化而不能累积真实的社会财富,金融危机之下,我们当明辨此理。(宋桂芳)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