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表演性教育”之裂缝
www.fjnet.cn 2009-01-1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漫画  资料图片

  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另一个学校“竞赛”,陕西一小学老师将考试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并且叫学生“不要告诉家长,谁说开除谁”。孩子们回家得意地说,期末考试一定能拿个好成绩。(1月14日《华商报》)

  我们当前的教育是什么?答曰:是一场设计完美的网络数码游戏。老师和学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都是游戏的玩家。为了使这一场游戏进行下去,游戏玩家必须按照程序员事先设计的操作规则和输赢规则操纵游戏里各个角色的行为,彼此“博弈”,从而使各各的虚拟身份在同样虚拟的“赛博空间”之符号性等级秩序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这一位置将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利益。表面上看来,是游戏的玩家在操纵游戏,其实,却是游戏在操纵玩家——一方面程序化的游戏规则决定了玩家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有些游戏玩家甚至沉迷于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并将游戏中的虚拟身份和虚拟成绩当成了现实的身份和成绩。

  那么,中国教育这一数码游戏的玩家们在程序员事先设计好的符号性等级秩序中的身份与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曰:考试成绩。在这种考试中,考试题目是什么或是由谁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程序员设定好的规则去进行和组织考试。每次考试之后,程序会按照考试的分数,将不同的玩家的虚拟身份(或曰用户名)分配到这一虚拟的符号性等级秩序中的一定的位置,或赋予它一定的虚拟级别。虽然这种虚拟身份占据的不同位置或级别能给玩家带来一定的心理满足,然而,若这种虚拟的位置和级别不能带来现实的好处,它的激励作用就不能持久——就像一种货币,它的面值再大,若不能给它的拥有者换来他喜爱或必须的物品,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要想游戏进行下去,现实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游戏程序的一部分,即游戏要与现实同谋或进行对接,游戏中虚拟的成绩必须带来现实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每一位玩家都想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中晋升到更高的级别,以求在现实中换来更多的个人利益。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当下的中国教育是一种“表演性教育”,每一位处于这一教育游戏中的玩家都要向其他的玩家展示自己获得的数字和级别,以确定自己在游戏空间中的位置。然而,这一游戏的程序设计虽然完美,毕竟只是由一些冷冰冰的数字编码所组成的僵死指令,却也不能完全控制游戏的玩家——它的完美性上存在着致命的裂缝,即玩家可以在遵守它的游戏规则和输赢规则的情况下作弊,虽然这种作弊行为也正是由程序所决定的,是一种程序性的作弊行为。就如新闻中的老师,她可以把试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自己和学生都轻而易举地在虚拟的游戏之符号性等级秩序晋升到更高的级别,从而为自己谋取现实的利益,尽管这次作弊被识破了,但只要游戏程序存在,就一定会有它的破解程序,即程序性的作弊行为出现——这是永远都无法避免的。

  因此,笔者不忍责备新闻中这位教学生作弊的老师,因为诸如此类的作弊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作弊者的行为往往受制于某种外在的“他者”所设定的程序,受制于某种外在力量的驱使,而自己却无法为自己设定程序和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这位老师的作弊行为既遵守了外在的“他者”所设定的游戏规则,又是对这一游戏规则的无情嘲弄;而对这位老师的作弊行为的惩罚也只会强化游戏程序的合法性与神圣性,根本无助于我们摆脱这一游戏程序对我们的操纵和异化。

  我们从僵死的游戏程序对我们的操控中解放出来的途径有二,要么自己获得修改和编制程序的能力与权力,要么切断虚拟秩序向现实的渗透或与现实的同谋关系。否则,我们只能是僵死的游戏程序手中的玩偶罢了——不是我们在玩它,却正是它在玩我们。(宕子)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