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依赖”的社会心理要不得
www.fjnet.cn 2009-02-24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一段时间来,分发一万亿元消费券刺激内需的话题被媒体热炒,炒得百姓心里痒痒。

  最新的消息是,商务部已就消费券发放主体、发放范围、发放对象形成了研究报告,若事儿进展顺利,很可能提交下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进行讨论和决断。

  成都是发放消费券的首吃螃蟹者。此前国人对消费券是陌生的。经成都“开闸放水”,跟进城市已不下十数个。

  有舆论认为,成都率先“开闸放水”,是受“欧元之父”蒙代尔的启发。去年底蒙代尔建议中国“可拿出一万亿元发给民众,限定一个季度内用完,由此可拉动经济1.33万亿元。”

  这个推断并不靠谱,欧美国家历史上以消费券刺激内需的背景条件与中国截然不同。前一阵子,韩国、日本亦在发消费券,其性质同样与国内消费券有大不同。第一、人家基本采取“普惠制”,人人有份;第二、人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健全和成熟,发放消费券目的很单一,只限于刺激内需,只取决于财政有无支付能力。

  中国则不然。譬如成都消费券对象被锁定为经济危机下生存压力最大的那个群体,性质上属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国内消费券所承担的功能,主要突出于作为“低保补充”——避免本来过日子就紧巴巴的老百姓因经济危机导致生存质量进一步下降,不为常人所察的核心要旨在于确保社会稳定。

  成都之后,消费券发放范围、对象、名义皆有扩大。以长三角为例,旅游消费券令旅游业成为首个受益行业。自从杭州挑头发放旅游消费券后,上海、宁波、绍兴等城市纷纷跟进或准备跟进。

  前不久广东也首发了2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之尝试不是不可以,但广东期望拉动4亿元消费,就不靠谱了。疑虑显而易见:撬动20倍的内需是咋测算出来的,至少蒙代尔不敢如此“豪言壮语”。我估摸,敢如此豪言壮语者十有八九是旅游行业及背后的主管部门——当财政资金向此倾斜时,前者斩获真金白银,后者收获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绩”。

  假如发放消费券的事真能上全国两会讨论,我以为,重点在于审议发放主体——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如果是地方政府为主,那么长三角、珠三角还好办,中西部财政窘迫地区怎么办?此外,发放范围、对象亦是个大难题——严了作用有限,但宽了,却会挤压原本就存在的“刚性日常消费”。

  以上判断以中央和地方都不缺钱为前提。现实是,援引2月22日的最新消息,中央财政今年的赤字盘子已达到9500亿元,而花钱的“不确定项”还多了去。至于地方,即使财政富裕如上海,光为中央项目配套的投资资金还有巨大缺口哩。所以,眼下的中国,尽管刺激内需十万火急,但搞消费券“普惠制”压根就没这个能力。

  媒体热炒消费券,吊起了百姓对发券的渴望。媒体有意无意夸大消费券的功效,正在形成消费券依赖。而常识将最终证明,以现有发展阶段和财政实力,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将主要锁定于“成都的对象范围之内”。至于10000亿元消费券的规模,多半只是媒体和某些学者的自娱自乐。(鲁宁)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