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周欢 > 正文
"读书无用"背后是农村学生的无奈
www.fjnet.cn 2009-03-31 17:3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似乎销声匿迹许久的“读书无用论”因近日一则新闻再度闹得沸沸扬扬。3月28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放弃高考的考生中多数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

  文人学士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一朝鲤鱼跃龙门,古来如此,但如今高考在即,单重庆就有上万考生放弃报考。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此事一经见报,舆论波澜顿生。有人痛心疾首,称“读书无用”仅为弃考学生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借口;有人不以为意,说“读书无用”思想作怪的毕竟是为数不多;也有人拍手叫好,认为学生敢于正视现实,理性之举不乏可陈之处。

  其实,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读书无用论”是鼓噪“知识越多越反动”,并以交白卷为荣,但时过境迁,“读书无用”旧论翻新,扎根于新世纪土壤的“新读书无用论”的形成和蔓延有着很深刻的现实原因。尽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的新时代强音,但与之同在的杂音亦有之。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因城乡教育鸿沟尚未消除、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的现象引致的“新读书无用论”的形成。而此次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泼的冷水无疑让农村孩子受不小刺激,“读书无用”借此得以泛起。

  据报道,重庆弃考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其中不少是迫于无奈的现实。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上大学当然是梦寐以求的,父母亦都“望子成龙”,笔者来自农村也是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对此深有体会。弃考的学生或许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或许都想参加高考、想上大学,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似乎别无他法,不能择其优,只好居其次。但是现实中的什么因素让他们感觉无奈,“初中毕业不读高中,高中毕业不上大学”呢?

  首先,农村孩子升学率低之又低。一项调查显示,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与30年前相比,农村大学生比例几乎下降了近一半。高考本来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农村社会弱势阶层的子女受教育的起点就比城市优势阶层的子女低多个台阶。面对此形势,农村学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勤学苦读、奋力拼搏,以“抢夺”进入大学的“通行证”;要么“破罐子破摔”,主动放弃学业,拿到毕业证后直接打工去。而城里的学生却很少有这样的后顾之忧,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即便第一年没考上,他们还可以选择复读。其次,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找工作成为头等难题,“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已成现实,更多农村孩子和家长只能对大学不寄予太多的厚望。此外,读大学高额的学费加重负担。子女读大学,对于不少拮据的农家庭来说无疑如一次风险投资,若花了数万元上四年大学,到头来还是一职难求,让人不无悔恨。成本高、风险大、回报未知,单单在思想上农村子女上大学就比城里孩子多了很多包袱。

  同样是在重庆,同样是关于读书,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张豪因“家里灯光暗,外面比家里亮”,就佝偻着身子、趴在水泥公路路沿上奋笔写作业,日复一日形成习惯(3月30日《重庆晨报》)。我们更相信农村孩子和城里学生一样爱读书学习,正如有人所说的“没有一个有权有钱的爸爸才是弃考的真正原因”,如果社会给农村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平台,在同等的机会下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差,“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甚至农村孩子很可能会在各个方面取得比城里学生更优异的成绩。

  不管弃考事件能否说明“新读书无用论”在蔓延,但若因一些农村学生弃考就横加指责或说三道四,显然有站说话不腰疼之嫌。“新读书无用论”的现象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但在当前城乡教育公平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不妨以包容之心“宽恕”这些值得同情的、无奈甚至是无辜的农村学生们。(周欢)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