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新闻纸上看到以下这则故事,我会以为自己在读一篇讽刺小说。
上周的《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民蒋女士买了一个鸡蛋,煮熟后发现蛋黄弹性极佳,不易碎,不掉渣。蒋女士心生疑虑,便请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辨别真假。工作人员回复,熟蛋一枚,不足为凭,尚需同批次生蛋佐证。于是,蒋女士再次奔波,取来证据。
证据齐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召开了工作会议。几个鸡蛋放在桌上,十多位工作人员围桌而坐,五部门“会审”鸡蛋的一幕开始了:卫生部门主管餐饮场所的卫生问题,对于鸡蛋真假没有表态;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领域的质量监督,但鸡蛋属于农产品,不好管;农林部门表示,他们只负责农产品的质量,鸡蛋若是假的,则超出其管辖范围;工商部门也眉头紧皱,他们负责流通领域,无质量检测机构,辨别蛋之真假,很有难度。一番表态之后,无人独任其责。无奈之下,各部门商定,鸡蛋真假结论待定,由检测机构鉴定之后再作论断。
蒋女士等来的结果是没有结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鸡蛋没有国家安全标准,不好给出结论。至此,那个鸡蛋的真假终于成了悬案。
记者用白描手法写这个故事,不缓不急,引人入胜。我一直揣着好奇心,想知道那个鸡蛋是鸡生的,还是人造的。可是,五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似乎个个都是玩悬疑的高手,推来挡去,竟把人们再熟悉不过的鸡蛋弄成了神秘之物。更可称绝的是,他们围着鸡蛋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研讨架势,当真充满谐趣,而最后束手无策的为难情形直令人啼笑皆非、莫明其妙。
当然,那五个部门不会承认这事有多么荒唐,也不会如我们这般,对鸡蛋真假的事实有急切的渴求,对不了了之的结果有难以释怀的疑惑。这种处之泰然、漠不关心的情形,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按部就班、例行公事罢了。鸡蛋虽小,但人命关天,监管部门何以如此?这里,我们在部门设计上的漏洞,首先使得各个部门可以在职责面前东躲西藏。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上,各个部门分兵把守的规定,看似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实则留下了不少软肋,不仅各个“拳头”的力量难以连贯,而且给责任推脱制造了借口。看看那些头头是道的堂皇之词,我们就可领略有些部门在履职上多么爱犯死扣字眼的教条主义毛病。其次,监管部门的偷懒还因为公众难以对之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按道理,故事中蒋女士的要求,不是一个“请求”,而是一个“命令”。有关部门有义务照办,而作为公民的蒋女士有权利监督。但由于这一关系的缺失,权力部门的敷衍和公民的失望便再自然不过了。
鸡蛋真假好坏的鉴别,在技术上应不是一件复杂之事。但堂堂五个部门,却没有哪个愿意将那个可疑的鸡蛋砸开来看看,再给公众一个交代。正是这种“躲闪”,凭空诱发了疑虑,让公众无所适从。据报道,自从有关部门未对那个鸡蛋给个说法,众多市民将鸡蛋供应商的电话都打爆了。小小一个鸡蛋,到底是真是假?难道公众还要忍受毫无道理的忧虑和恐惧吗?有关部门该给个权威的说法了。(钱建强)
(责编:刘宝琴)
- 2009-02-01戒指如何入鸡蛋,最好猜测无答案
- 2009-03-31一枚鸡蛋难住五部门,网友自制"鸡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