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新医改的公益性并不排斥市场化
www.fjnet.cn 2009-04-08 15:36  李青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方案的亮点是首次提出实现医疗保险全民覆盖,我们期待有关公立医院的改革的更具体措施不久出台。

一直以来,全社会把“看病贵”的原因归咎于医疗服务价格高,很自然地把解决“看病贵”问题局限于压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对由此造成的供方经费不足政府又去拨款补偿。随着医疗新技术不断开展,成本逐渐加大,政府的投入就捉襟见肘,医院无奈以药养医,“看病贵”的问题就愈加突出。所有这一切,不是政府不作为,也不全是医生“心眼黑”,而是政策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位。

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表现为医疗活动中除了供方、需方以外,还需要支付方,这个支付方就是医疗保险。这如同玩具消费,需要玩具的是儿童,而付款的却是家长,儿童买不起玩具,即使玩具的价格压得再低,如果没有家长的出资儿童也得不到。

曾有人指出在中国看病一点都不贵。此话似有依据,但很局限。所谓的“贵”是相对而言,一方面是价格高,另一方面是购买力低。中国的医疗价格与发达国家比,绝对值也许不高,但普通人的医疗购买力绝对低。政府只有加大对医保的投入,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大幅度降低个人负担比例,提高人们的医疗购买力,才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措施。此次出台的医改新方案“补需方”的政策是顺民心、合规律的,相信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医疗保障的问题解决了,公立医院该如何改革?

首先,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能依赖于医院国有化,医疗行业市场化与公益性不冲突。

所谓的“公益性”,通俗地说就是人人享受利益。把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医院的“公立”性质绑在一起,似乎都为了“公”,但政府管医院的结果很容易形成垄断,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垄断行业的服务往往是不合理的。

公立医院的经营一旦被捆住手脚,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往往强制压低没有直接成本的技术收费,医院如果不能从提高医术和疗效的劳动成果中受益,很可能肆意扩张医疗费用,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2007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曾提出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高医药使用效率”等医改原则,新方案也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定义为公共产品,明确了其商品属性。市场化的本质是以利益为动力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通过医疗服务市场化来建立医疗机构的内在动力机制,促使医院提高技术,改善服务,合理收费,其方向是值得探讨的。

医改资金重点投向了“需方”,并不意味着医院的生存会出现危机。新方案中政府也承诺加大对医院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另外,随着医保的全覆盖,患者的医疗购买力也大大增强,医疗消费能力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这好比乡镇卫生院,覆盖的人群很大,患病的人也很多,但农民无钱看病,卫生院的日子难以为继;而“新农合”实施后,政府没有给卫生院更多的补偿,卫生院的日子却红火了。

其次,公立医院的改革要尊重医院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医院及医生的利益。

与其他职业相比,成就一个医生的成本是较大的,而且医疗工作高强度、高风险,就价值规律而言,医生的工作和收入应该得到尊重。人们不要总是念念不忘从前的免费医疗而忘记以前的医疗状况,设备陈旧,技术不高,效率很低,服务更差。不尊重价值规律,一味地压低医疗价格,很可能牺牲医疗水平。孰轻孰重,应理智地去判断。 (作者系石家庄市中医院副院长)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