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世袭化”有违公平就业原则
www.fjnet.cn 2009-04-20 11:28   来源:荆楚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重庆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调查:就业难成重要原因。(4月19日 新华网)

  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当然是就业成功的条件,但在竞争过分激烈的时期,在权力和人情社会,越是"苦读"的平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机会可能越少。许多靠近权力的机关和国有垄断行业里,越来越没有平民和贫苦人家孩子的缘份。父辈的权力和"人脉"会以某种方式"世袭"。

  以前人们有句口头禅,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不敢妄言那些"垄断高薪"行业和有"前途"的部门,有多少关系户的子女在"世袭"。但是我敢断言,如果有个好爸爸,那些广东的硕士毕业生们绝不会也不可能去争着卖猪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尽管与扩招和大学生的就业观有一定关系,但就业不公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找工作过度靠关系无疑损害了社会公平。当一些大学生在父辈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职位的时候,其实质就是抢占了原本属于更优秀人才的饭碗。在这种"父辈就业时代"中,没有权力背景的大学生占有的社会资源将越来越少,他们以及他们的父辈跳出贫困圈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将难以通过教育来缩小,将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回潮。

  劳动力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核心资源,它的资源配置应该要体现现代市场的平等、公平、竞争和开放性的特点,自由无障碍地流动,按其内在品质进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乃是市场经济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前提和存在条件。显然,那种不看能力而唯出身、社会身份关系的"世袭化"就业方式,与这种市场秩序格局是格格不入的。时下这种"世袭化"就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正越演越烈,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侵蚀了社会风气。在开放的民主社会,每个人都应有在不同阶层中垂直流动的机会,任何一个阶层的成员,都不应该"命中注定"要在父辈的身份和影子中继承其角色,定位终生。我们必须要在制度和法律上有所作为,让"好爸爸"们不能、也不敢为子女就业以权谋私,还市场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杨亚军)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