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美国银行业:病去如抽丝
www.fjnet.cn 2009-04-30 12:23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被迫做了一回“高压锅”的美国银行业本周再度遁现原形。美东时间5月7日美国政府对国内19家最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揭晓,包括富国、花旗、美国银行和通用汽车金融等在内的美国银行界大腕均被告知需筹集新资本,总额高达750亿美元,测试结果还表明,如衰退进一步加深,这19家银行在2010年之前的累计亏损有可能高达六千亿美元。

  在此之前,美国各大银行公布的一季报业绩同比已现大幅回暖,说明美国政府一直致力的向银行系统不断注入流动性和以国债回购各类资产支持证券的救市措施已初见成效,并且随着美国一季度房屋开工率和制造业订单的见底回升,美国银行业的一季度经营状况也有令投资者颇为惊喜的良好表现。

  但这份压力测试结果表明,美国金融体系的复苏之路依旧曲折而漫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上世纪末美国实行的所谓“金融服务自由化法案”使美国传统银行业的经营复杂化、财务和投资杠杆化,金融产品创新及衍生化程度已经达到极其惊人的地步,资产泡沫大幅度破灭后,虽经政府大力救助,及自身竭力的“破脓”处理,但并未摆脱资产不良状况高度堆积的险境,尤其是,资产真实价值信号模糊的情形依然在延续,这也正是德意志银行副总裁马尔科姆·奈特所说的美国银行业的“机能障碍”得不到消除的缘故所在。

  其次,美国银行信贷持续恶化也并未得到扭转,据估计,到今年年末美国信用卡撇账率可能接近10%。这说明,尽管美国企业融资状况可以通过美国政府直接介入商业票据市场而得以缓解,但对消费信贷领域的信用链条断裂,政府却基本束手无策,结合近期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幅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美国消费的负面状况将会进一步严重,这在大大阻碍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的同时,也形成对美国银行业的新一轮打击。

  另外,美国消费信贷的非良性扩张终结,反过来会加剧美国金融市场容量的进一步萎缩,这张恶性循环的收缩性“蛛网”,对美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可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银行急需补充的资本金,从何而来呢?

  美国银行抛售自身资产当然是首选,据报道美国银行正考虑出售其持有的135.1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以解火烧眉毛的窘境,摩根斯坦利近期也在打算抛售一些中国股票。可是,能够迅速套现的恰恰是一些优质资产。因此,这一举措并不能有效优化美国银行的资产结构。

  另有一招就是劝说其股东将其持有的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尤其是新加坡和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等大量持有美国银行优先股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最后就是向私人部门募集了,但是考虑到我们上述对美国银行股投资者的结构状况,要顺利完成似乎并不十分乐观。

  美国银行业状况再度验证了一句中国古谚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就幸福多了,国内A股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为7%,资本充足率为12%,均大大高于美国的银行,也远超新巴塞尔协议的基准要求。近期浦发银行打算定向增发150亿元,与美国银行需要资本金补充的用途完全不同的是,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补充是为了增设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扩大业务创新,一句话,完全是“进攻性”的。时过境迁,数年前尚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的泥潭中挣扎的中国银行业,今天与美国银行业有如此巨大而鲜明的对比,颇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陆成渊)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