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小沈阳的“噱头”与老百姓的“看点”
www.fjnet.cn 2009-05-11 09: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随着刘老根大舞台的进京,“二人转”和小沈阳再次成为舆论的一个焦点。

  有人说,二人转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为百姓喜闻乐见,此次名店京城开张,如同二百年前的徽派进京,“是一个娱乐文化时代的到来”。但也有专家学者发出不同声音,认为二人转只是“东北的乱炖”,靠的是“嗓眼子”、“身段子”和“嘴皮子”,比较“低俗”,特别是小沈阳的表演更是“俗媚”,其噱头就在服装、动作、台词、表情的“另类”。

  谁是谁非?从种种言论看,争辩的核心多半就是“雅”“俗”之间,谁好谁坏的问题。然而,以爱吃“萝卜”还是“白菜”的偏好来争是非,结果不甚了了当是自然之事。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二人转由东北农家的场院、坑头登上北京的剧场、舞台,特别是小沈阳的走红,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或是全凭赵本山的热捧与媒体的包装,而是有这个时代审美趣味的内在要求。从舞台表演的角度看,有些演艺说教色彩过浓,不对百姓的胃口。所以,二人转和小沈阳的“土”与鲜活,倒独有一份贴心的爽快与舒坦。很多人爱看,爱以此来寻开心,这就是大众娱乐的现实,也是小沈阳走红之类“另类文化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因此,对于二人转和小沈阳的表演,艺术的雅俗之分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由谁来下评语——是由个别人论定,还是由百姓说了算。假如你说的“艺术”老百姓不接受、不买账,你再“艺术”,社会价值何在?艺术源于生活,优劣出自观众。二人转和小沈阳的表演也许算不上高雅,但恰恰给百姓提供了别样的“看点”,并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数”。小沈阳的表演目的也很直白,就是把老百姓“整高兴了”。

  自然,满足观众的看点也不是评价演艺作品的全部标准。拿小沈阳来说,有观众喜欢,但也没必要把人家吹上天。某著名主持人对小沈阳赞许有加,“我很震惊,我从业50年,没看到一个人一夜成名,能火成这样”,“我太爱他了”,“谁也别嫉妒,像小沈阳这样的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沈阳固有观众缘,但“天才”之誉说得过于轻飘了。

  对于有些文化现象,我们不能轻易说不,因为这里面大众的判断和“投票”最重要。比如小沈阳,昨天的身价“上百”,今天可能“过亿”,明天是涨是跌,不是别人也不是小沈阳本人划定的,而是由“行情”说了算。我以为,看待小沈阳走红之类的现象,我们需要客观、理性:既不要动不动就用“恶俗至极”去极力抨击,也不要以当今中国的“艺术主流”去极力推崇。以平和的心态,去等待时间的考验,这是很重要的。(王平)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