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贷款消费“欲速”可能“不达”
www.fjnet.cn 2009-05-14 10:46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供给大门的敞开并不一定意味着需求的必然跟进。没有健全的保障体制,“贷款消费”反而可能加剧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风险,“欲速则不达”。

  近日,刺激民间消费的又一项积极举措出台,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报道称,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将于6月中旬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届时,人们可以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能方便地从消费金融公司贷到钱。

  在金融危机阴影久未散去之际,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次银监会为消费贷款搭建新平台,足以表明政府希望通过进一步刺激消费来缓解金融危机影响的意图。

  与银行相比,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等独特优势。客户办理一笔业务,最快只需半个小时。无疑,高效、优质的服务迎合了具有超前消费理念的客户的需求。但就整个社会需求情况看,消费金融公司能否承载起拉动内需的重任仍待商榷。

  我国是典型的高储蓄国家。据统计,2008年底,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1.8万亿元,人均差不多2万元人民币。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消费者“有钱不敢花”,社会保障体系滞后成为提振内需的重要掣肘因素,养老、医疗等预防性开支挤占现实的消费。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在医疗领域,虽然随着医改的推进,政府将承担起基本医疗保障责任,但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难以在短期内改观,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也不可能立即获得重大突破。此外,房价高企、教育费用偏高等客观情况的存在,也难以令老百姓毫无顾虑地花钱。

  可见,在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之前,高调开张的金融贷款公司是无力将看似规模庞大的存款转化为即期消费的,因为那些存款有着预防开支的性质。更严峻的是,一场金融危机的突然发作,让原本花钱潇洒的白领一族的预期荷包进一步缩水,甚至要面临着裁员危机,如何“开源节流”俨然已成新的“时尚话题”了。如此一来,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源状况究竟会如何,时下很难给出乐观的答案。

  况且,在市场经济中,“高风险高收益”乃是铁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借款虽然潇洒,但其成本也要比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高很多。根据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表述,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将按借款人的风险定价,最高为基准利率的4倍。但是从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看,房贷与车贷并不在其列。而现实国内的消费情况却可能让市场有些失望,如果不是急需,老百姓对一般消费品的开支多会量力而行,鲜有人愿意背负高额成本提前购买一般消费品。

  由此看来,虽然这一业务弥补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空白,但消费金融公司的最终运作状况仍要面临一定的考验。虽然征求意见稿要求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等,但是,即便有准入限制对消费贷款机构进行筛选,仍有许多运作风险需要提防。例如,就消费金融公司的内控看,它们需要面临消费者的信用风险、产品瑕疵纠纷而导致的支付风险等;从整个金融环境看,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但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所以,如果消费金融公司出现经营不善问题,可能会波及债券持有者和借款银行,继而影响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安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缜密考量。

  消费金融公司“看起来很美”,但是,供给大门的敞开并不一定意味着需求的必然跟进。没有健全的保障体制,提高消费能力就失去了牢固的根基,反而可能会加剧新诞生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风险,正可谓“欲速则不达”。(马红漫)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