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刘逸明 > 正文
余秋雨,谁给你了居高临下的权利
www.fjnet.cn 2009-05-26 07:49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作家余秋雨在其博客中透露,5月10日下午,他为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的几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作了一次报告,称“一年来抗震救灾壮举体现了中国人的大爱至善精神,说明中华民族在集体本性上具有非常优秀的潜质,不输于世界其它民族”。因此,他对上海市的工程技术人员说:“四川灾区是读解中华文明的一个大课堂,你们有机会来援建,是一种荣幸。”这些言论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网民再次将余秋雨称之为“御用文人”。

  去年5月,四川大地震的突然来临让数万生命在顷刻间离我们而去,中华大地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哀痛之中。面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很多平日里麻木和唯利是图的中国人都开始良心发现,纷纷对灾区民众伸以援手,用实际行动和灾区民众站在了一起。就连先前只为逝世的国家元首而降的国旗也首度在5月19日那天为在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而降,十几亿民众同时为死难者默哀。

  然而,灾后政府全力以赴的救援行动并不能抚平无数失去儿女的灾民内心的悲愤。四川重灾区各学校死难学生家长在看到那些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工程之后,难以抑制对设计建造者的愤怒,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当地政府部门请愿,要求彻查豆腐渣工程,并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出人意料的是,曾以几本散文集而暴得大名的作家余秋雨在海外媒体上看到学生家长请愿的报道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大言不惭地发表了《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文,矛头直指请愿学生家长。在此,笔者无意阻拦余秋雨发表观点的权利,但其文中的观点却让人不敢苟同。余秋雨对学生家长们说话的口气不像是一个平等的公民,反倒更像一个位高权重的长者,他郑重呼吁学生家长们以主人的身份使灾区现在的动人气氛保持下去,不要被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在当时,大地震后的灾区已经是哀鸿遍野,何来“动人气氛”?余秋雨真会粉饰太平。

  余秋雨此次为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的几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所作的报告在口气上同样让人难以接受。很明显,他的语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自以为占领了言论的制高点,以类似于首领的姿态向技术人员发话。余秋雨的报告虽然对中国人在去年的表现进行了高度赞赏,但让人感觉并非发自于内心,而是类似于官场上的套话。余秋雨称“中华民族在本性上具有非常优秀的潜质”,而且“不输于世界其它民族”,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创造的辉煌来看,此话确实不假,而且不仅仅是“不输于”其它民族,而其是远远胜过了其它民族。但从鸦片战争时期一直到现在,有多少东西能证明中华民族潜质优秀?否则,中央高层也不用经常提什么民族复兴了。

  在很多人看来,“御用文人”这个称呼无疑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自从大清王朝覆灭,中国就告别了帝王的历史,之后虽然有袁世凯的短暂称帝,但那却是昙花一现,不足挂齿。严格地讲,这之后已经不存在御用文人了,但是,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总少不了一些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言论去迎合统治阶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思想的独立性上必然大打折扣,其人品也会备受人们的质疑。众所周知,余秋雨在文革时期有着不光彩的历史,但从来不见他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而忏悔。一个曾劣迹斑斑却不懂得忏悔的作家即使名气再大,也绝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师”,而事实是,余秋雨自始至终都是在以“大师”的形象对中国人发号施令。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仅要努力写出优秀的作品,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应该积极地关注普通民众的命运和疾苦。我们可以看到余秋雨含泪劝告灾民,可以看到他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评价,甚至看到他代表中国人向“敌对势力”开火,但是,我们却完全看不到他对社会阴暗面的鞭笞和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如此这般,余秋雨的身份和人品能不受到人们的质疑吗?(刘逸明)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