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扼杀网友曝光是另一种越界追捕
www.fjnet.cn 2009-07-22 10:46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7月21日)读了曹林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刊发的《“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一文后,我感到非常惊诧。作者认为:“纸媒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浮躁、很恶劣的新闻文风。”进而认为,这种“不靠谱的‘网友曝’在纸媒上大行其道,将使舆论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先别说大部分严肃纸媒都是以“网友曝”为引子,然后作为第二落点展开求证,最后再将多方看法客观呈现在读者眼前,就是在“网友曝”与“纸媒甄别”的边界如何区隔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也以偏概全,显得过于偏激,甚至将网络舆情当作“坏孩子”,与少数纸媒的不规范操作一起倒掉。

  我首先质疑作者的专业学识。这种对“新闻两分法”的背弃,很可能让我们刚刚起步的网络舆论监督出现重大倒退。可以说,这是一篇发错了时间,发错了地点,发错了时代背景的评论。因为互联网注册单位同样是国家授权的新闻从业单位,“网友曝”只是读者与电子媒介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普通方式。这就像当年没互联网之前,读者是靠“编读往来”与纸媒进行交流的原理一样。

  如果说“网友曝”有什么不当的话,也应由互联网从业人员对这条消息或消息源的真伪作出判断,而不能如中青报那样的纸媒,一边沿着对“网友曝”的信息去挖地三尺;一边却质疑这些消息源的真实性。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并没注意到电子媒介与纸媒之间,发生的重大“新闻采集形态变化和技术分野”,也暴露出作者对新兴媒体功能常识的欠缺。

  因为在消息源采集完全“南辕北辙”下,谁也没让纸媒记者去互联网任意“捕风捉影”。纸媒记者如果想做一篇求证扎实的新闻或深度报道的话,完全应该按照纸媒自身的新闻规律去捕捉,去寻找。可见,这种“得了便宜又卖乖”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其次,作为纸媒的消息源从哪儿来,以及如何求证等问题,也必须把“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其生命”这个话题,结合中国“舆论监督难”的这一困境展开讨论。在新闻采集形态变化和技术分野下,如何实现纸媒和电子媒体的双赢,需要依靠“两大媒体阵营”的资源重新划分和及时调整,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以求在信息共享基础上准确寻找到各自的定位,而不是对纸媒参考或追踪互联网的消息源,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

  比如,网友爆出中石化大楼有1200万的天价吊灯,求证后得出的只有156万。但这并不能武断这条“网友曝”就是虚假新闻,也不能说纸媒记者的跟进有失新闻规范。因为在新闻资源和舆论监督“不对称”的情况下,先是“网友曝”,再是纸媒跟进,是一种符合新闻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消息源外延和采访补充”的价值方法。从近一段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看,这种优势也不断显现。

  中国的舆论监督尚处在摇篮阶段,我们需要考虑的,首先是如何保持“言路畅通”,不能出现一点点问题就大惊小怪。眼下,我们既不需要“愤青式”的“消息垃圾桶”,同样不需要评论家们“过度理性”所导致的网络社区“民情民意信息通道”的堵塞。“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没错,但更要看到“网友曝”与纸媒结合在公民舆论监督渠道上的“加宽”功能和作用。否则,就是对新闻监督手段发生变化的漠视。

  我很赞赏美国评论界巨擘哈罗德·布卢姆的一句话:“在什么时候发一篇评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发出评论家的声音,不是作者的兴趣问题,而是对公民立场和权利维护的守望问题。”

  在衡量“网友曝”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考虑纸媒的“第二落点是否恰当和准确”的因素,而应先考虑它是不是代表公民的发声,是不是在代表着一种舆论监督的求新和求变,更不应在这种舆论监督方式渐入佳境时,出现曹林式的“越界追捕”。(胡安东)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