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是谁,想必很多观众都很熟悉,他就是那头粉嘟嘟、懒散散的小猪,如果算上《春田花花同学会》,这部最新上映的《麦兜响当当》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4部电影,严格说来也是“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麦兜动画片。麦兜怎样呢?如果按校长的评语和镜头语言来看: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麦兜最近在做什么呢?他到了国内,还好没有“被就业”也没有成为“留守儿童”而是跟着为生活奔波的母亲来到武汉,并且被母亲送到武当山学了一阵子 “功夫”,完成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成长之途。
麦兜这个形象化的“草根”角色,首次出现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被谢立文和麦家碧夫妇创造出来角色经历了从漫画到电视动画再到电影的一系列转变,同时也经历了香港回归,两地社会、经济、文化融合,香港电影黄金发展与低潮涌动的大背景。2001年在香港电影惨淡的环境下,《麦兜的故事》横空出现,它的走红引起当时各界好评与关注,而其后《麦兜之菠萝油王子》也顺势上映,这两部分动画片的热潮也直接推动了《春田花花同学会》在国内的上映,不过,这部《春田花花同学会》电影则烂的有些离谱。
显然这是从系列片的大方向梳理,若单从创作原形和塑造性格来看,谢立文更像是“麦兜”的父亲,麦家碧则趋向于麦兜的母亲麦太,虽然麦家碧一再说明自己没有“麦太”影子,但附着于动画形象上的精、气、神却怎么也和作者脱离不了关系。现实中的麦家碧是一个不大爱出门,却心怀善行的形象,电影中的麦太被塑造成一个对生活执着且坚持的母亲,为了生活远赴内地谋生,她有着小富安逸之情也有奔波劳累之苦,浓重的地域文化和本土特色在她身上一览无疑,可以说她身上透露着香港底层人群的生活轨迹,对,就是这样的。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也有表现过母子情深,那种脱胎于平淡生活中的亲情与邻里间的友谊是底层生活的一个切片,麦兜系列也是类似的底层切片,只不过他们不是取自同一个活体组织。
作为一部喜剧片,本片故事比前两部要好得多,情节跳跃有度,已经明显可以看出故事框架,而在喜剧方面,本片也有继承无厘头影片精髓,但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进而创立自己的风格。如果说本片有所改进,那只能说是风格趋势上,影片没有挖掘“周式”无厘头对人性丑陋的描写,转而抒以悲观温情,从一对母子身上折射放大世间社会的人情冷暖和悲苦生活,侧重对小人物故事的写实写意,寄希望于得到不同阶层的关注与共鸣,这一创作诉求难道不是地域文化现实景况的缩影与写照?
相比于前作,本片在画面制作也颇为观众乐道,视觉处理上突出特色,开篇一幕浓墨重彩的“清明上河图”引人注目,而其山水写意意在用传统的“中国风”迎合提升国产动画质量,但其后出现的港味十足的场景又让影片风格转变,这个好意的创作与硬性的杂糅让我们看到香港电影景况艰难与中西融合下的踌躇。相比《功夫熊猫》从始至终的中国风以及努力学习功夫的熊猫阿波,《麦兜响当当》难免逃脱参照之嫌疑,不过就影片本片还是体现了香港电影包容兼收和对本土风格的发扬,只是这样的发扬太过拘谨让影片出现太多碎片。影片中一如果继往的港味在新故事里有所削弱,内地的方言配音也没有给人新鲜感,反倒成了港迷的众矢之的,瘪足的配音淡化了本片的笑料和味道。港版配音依然是前三部的御用配音,黄秋生和吴君如,相比而言,香港版配音则更能让观众兴奋一些。
不过就其上映后的成绩和口碑来说,影片还算是比较成功,从各方的数据来看,首周末票房3300万,打破了《喜阳阳与灰太狼》创造的首周3000万票房,成为动画电影新记录,这不能不说是国产动画电影之福。(一等兵)
(责编:刘宝琴)
- 2009-07-15香港与内地电影文化应取长补短
- 2009-07-24墨尔本电影节宣传热比亚意欲何为
- 2009-06-26国产电影里的“中国元素”去哪儿了?
- 2009-06-01儿童电影不要老想着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