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赵光瑞 > 正文
发展慈善靠良知不可能靠“运动”
www.fjnet.cn 2009-08-11 16:33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荥阳出台措施,要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对媒体宣布,要开展“全民慈善”,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8月11日《河南商报》)

  政府大力倡导慈善,想法不错。据悉,荥阳市开展的全民慈善活动,包括在各大商场、超市、饭店等消费密集区设立募捐箱;设立“慈善饭桌”,建立“慈善超市”、“慈善药店”,开展文艺慈善活动、书画慈善活动、医疗慈善活动、荥阳“慈善日”活动,评选“慈善之星”,通过媒体举办“每周一善”宣传活动等。

  打造“××城市”,是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出政绩的新途径。比如有的号称要打造“旅游城市”,有的号称要打造“洗浴城市”等,现在荥阳市又要打造“慈善城市”。可以预料,打造“××城市”肯定还要继续下去。

  打造“××城市”似的新政绩工程是不是好?笔者未作详细论证不好妄加评论。不过,最近笔者所在的城市被评为本年度“中国十个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我算是对打造“××城市”有了些直观认识。一个生活环境被当地居民多有诟病的城市,居然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还是“中国级”,可见有些地方官员所热衷的打造“××城市”,或让人真的不敢恭维。

  发展慈善靠良知不可能靠“运动”。怎么看,荥阳市正在进行的打造“慈善城市”,都像是在开展过去的那种“运动”。据了解,1000多个慈善组织大都设置在各乡镇、各局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由这些部门的正职兼任负责人,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可是,慈善事业基础只能在社会,通过官场运作,真的能够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一些地方政府历来善于打“硬”仗,即打烂一座城市,交给开发商建造一座新城市;把城市的广场、马路修建得豪华气派,这他们都是“内行”。但是,慈善事业却是一种社会软工程,地方政如果把打“硬”仗的手段也用来搞慈善事业,未必就灵。

  地方政府部门突然都成了“慈善组织”,甚至不免让人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利用职权,为了自己的政绩,在社会上强制、半强制地推行慈善活动呢?如果是强制、半强制地推行慈善活动,也就违背了慈善活动的本义,势必会破坏社会科学发展。

  其实,慈善事业应该是一项以民间为主体的事业。中国目前慈善事业还非常薄弱,可能恰恰是太官方化所造成的,民间的慈善活动由于受到政府的种种限制,而基本没有得到发展。政府只需要做好师范和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相信慈善事业一定会逐步发展起来。假如政府的办公楼一个比一个豪华,官员贪污腐败严重,你就是搞10000个慈善组织,也不可能把慈善事业搞上去。而若想借此把政府的扶贫发展责任,转移给社会慈善事业,那样就更加错误,最终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赵光瑞)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