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莫非无毒不明星
www.fjnet.cn 2009-08-17 09:10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有句古话“无毒不丈夫”,或许是为了一展“大丈夫”的气魄,明星们近期也扎堆“涉毒”,不把法律和人格放在眼里,把艺术界也弄得乌烟瘴气,颇有点“无毒不明星”的气焰。

  8月15日媒体再次报道,艺人含笑、武拉拉等十多人涉嫌吸食毒品被警方带走,并且已被拘留。看来,这毒品对艺术不是偶然抛几个媚眼这么简单,真还有点暧昧关系。

  前两天,日本女歌星酒井法子也和警方玩了一出猫捉老鼠,是因为“金屋藏毒”。满文军夫妻聚众吸毒,最终让一个弱女子站在了审判席,媒体大骂满不是“真男人”。至于最近红极一时的上海活宝周立波,则把家庭官司打到了网络上,老婆指责老公“毒死”了爱情,老公则辩解只是酒后失态。

  娱乐界这些天如此“云里雾里”,仍然有不少人为“毒”辩护。不少人摆出“护犊”的姿态,大呼艺人不是常人。艺人吸毒,被美其名曰刺激灵感、寻找激情、为了艺术。多少丑态假艺术之名啊。贝多芬、莫扎特写就了多么不朽的乐章,我看不出灵感必须来自于毒品的滋养,却是“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才能奏响生命强音。

  在以前,私底下艺人玩点颓废、扮点叛逆也就算了,毕竟不影响别人。但是,现在这个大众传媒的社会,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的焦点,名人的名气大小跟社会责任可是成正比的。没有这个准备,趁早别出名。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现在的追星一族为什么对明星如痴如狂,是因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需要找到父母的替代物。于是明星成了他们的阿尼玛、阿尼摩斯(希腊神话中男女偶像原型),这就是“阿尼玛情结”。换句话说,“粉丝”模仿偶像,是把明星当作了成年的“父母”角色来崇拜。

  为人“父母”,就要以身作则。一个小小的不检点,“毒害”的可能是一代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年西方有“垮掉的一代”,就是和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涅磐乐队的科本吸毒有关。他们无法摆脱对海洛因的依赖而产生的自我厌恶,蔓延成了笼罩一代人的心理阴影。

  列侬、科本的音乐套路是学了,不过学得还欠火候,但是吸毒这一出,我们的明星学得可是过于惟妙惟肖了。的确,列侬这帮流行天王堪称杰出,他们用摇滚改造了当代人的心灵,不过比他们更伟大的艺术家多如牛毛了,为什么你们不学学贝多芬?西方的艺术精髓学得不及格,西方的糟粕——吸毒这一课倒是考了高分。

  有这份精力、有这份闲钱,明星们大可多学点文化知识,修炼艺术修养,多跑点灾区,唱几场慈善义演,别一无聊就和毒品搭上线,和自己的身心健康过不去,也和粉丝的情感过不去。(付瑞生)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