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国庆期间不仅有好电影看,而且还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对制片商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电影是要讲投入与产出比的,一哄而上的国庆献礼片,是否都能打开市场的一片天空?
在今年的两会上,冯小刚就曾炮轰一窝蜂拍摄国庆献礼片。冯导称,向祖国生日最好的献礼,是要“拿出诚意来,花见效果的钱”;拍出的电影要能“票房增长,增加税收,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冯小刚的炮轰不无道理。爱国不是应景跟风,更不能浪费国家钱财。尤其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不赔钱又能扩内需才是给国庆最好的献礼。40部献礼片齐聚国庆档,势必造成院线拥堵,竞争加剧。再加上国庆档本身就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进入11月份之后,下一年度的贺岁档战火就将拉开,部分竞争力不强的献礼片恐怕在国庆档被挤出后,连以后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都很小。由此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怎不让人揪心?
当然,电影绝不仅仅是票房和收益;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艺术。事实上,每年的国庆节电影界都要推出一些献礼片,但真能让人记得住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许多年前的《林海雪原》、《小花》等经典老片现在还让人念念不忘?只有花费心思,将电影当成艺术品来做,才能生产出不朽作品,而那些光会附庸口号没有实际艺术内容的影片只能让观众疏离。资料显示,即将面世的几十部国庆献礼片,大都拍摄与制作时间短暂,长的半年左右,短的也就两三个月。不可否认,一些艺术质量低、观赏性差而题材和主题“主旋律”化的影片不仅能够生产而且还能获得各种优惠和支持;但毋庸讳言的是,某些跟风而上、草草而成的献礼片要想成就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赢得观众认可,恐怕很难。
近年来,中国电影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有数据显示,好莱坞电影每年从中国电影市场掠走总票房的40%左右。仅以今年暑期档为例,七八月份的电影票房总共12个亿,其中《变形金刚2》、《冰川时代3》以及《哈利波特6》三部进口大片,就分走了7个亿。不仅如此,从目前国内电影观众的构成来看,农村市场已基本萎缩,城市里的年轻人是消费主流。但这些人眼界开阔,文化程度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强,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产影片面临的考验有增无减。
电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有其固有的的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如果不按照规律出牌,别说要将电影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就是在国内,其市场也会不容乐观。(刘道彩)
(责编:刘宝琴)
![]() ![]() |
- 2009-08-13为何对汤唯出演《建国大业》如此敏感?
- 2009-08-17如何看待外籍大腕云集的《建国大业》
- 2009-08-14《建国大业》里为啥那么多外籍国产演员?
- 2009-08-14《建国大业》是历史剧还是娱乐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