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别了山西煤老板是否别了矿难
www.fjnet.cn 2009-08-31 08:58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由煤老板而想到矿难,这是有转型期特色的逻辑思维。

  近日,山西省启动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00家,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原则上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被兼并重组的煤矿可按规定获经济补偿,也可按照资源资本化的方式,折价入股,作为企业在新组建企业的股份。(据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27日报道)

  山西省煤炭生态的这次重大转身,确切地说,来自于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此次兼并涉及产能超过2.2亿吨,其指向显然是占当地矿井总数八成以上的小煤矿。有媒体报道称——“煤老板在山西将成为历史”。

  别了,山西煤老板。这也许不是山西煤炭生态此次转身的根本动机,溯源至更早,远在2005年8月,山西就在全国率先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煤炭生产转型关系山西经济之根本,除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是山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外,资源环境破坏严重,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经济结构的过度单一并集中于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重化工行业,更是事关山西经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山西煤炭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山西煤炭生态兼并重组的转身势在必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需求萎缩、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煤炭产业形势严峻,“市场倒逼”是此次转身难得的一个良机,经济转型的内在强烈诉求,是山西甘冒全省GDP上半年同比下降4.4%的代价也要转身的内因所在。但我们衡量此次转身是否是一个漂亮的背影,在别了山西煤老板的同时,首先却要看山西是不是能别了矿难,这一点,从山西省前省长孟学农主政之初誓言“不要带血的GDP”,到去年因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而引咎去职、折戟沉沙的经历中已得到明证。

  小煤窑向来是矿难的多发之地,煤老板向来是矿难多发的责任渊薮,但每一次重大的煤矿矿难之后,整顿清理小煤窑却是“飓风过岗,伏草惟存”。2007年12月5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新窑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当最后确定遇难人员为105人,并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为2007年12月5日23时15分后,时任国家安监局局长的李毅中痛斥该矿:“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新窑煤矿就是典型的小煤矿,年核定生产能力只有21万吨,在事发的前一年实际产量就达50多万吨。2003年4月,娄底“七一”煤矿矿难发生之后,时任娄底市委书记的蔡力峰通过10余次下乡暗访,发现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党政干部入股分红,他挥泪怒斥:“非法煤矿屡禁不止,矿难事故频繁发生,根本症结,就是党政干部参股分红,从中兴风作浪,充当保护伞!”党政干部当煤老板为祸之烈,也是早已证明了的。山西煤矿兼并重组的转身,是否能收彻底关停小煤窑之效,此际,人们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当然有所寄托。

  山西此次兼并重组,清理资源也可谓清理门户,经济转型也可谓发展转型,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非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而莫为,这恐怕也难逃外界笼统的“国进民退”之指责。但山西自整合煤炭资源以来,如今全省的煤矿数量减少了40%,煤炭资源回采率则提高了40%,煤炭年产量也增长了近20%,却是铁的事实,如能再对矿难进行有效遏制,“不要带血的GDP”当是对“国进民退”最好的说明。

  别了,山西煤老板。但愿,也别了矿难。 (晓宇)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