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机会平等,才有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
www.fjnet.cn 2009-09-18 08:24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90后农民工就业难成新瓶颈”,这是9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标题。该新闻说,在一片经济回暖和用工短缺声中出现的新问题是,80年代末期出来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子女已经高中或初中毕业,开始了新的外出打工生涯。

  这部分人由于文化程度相对比第一代农民工要高,因此一般对于太苦太累的活不感兴趣,但是寻找相对轻松而又能挣到钱的活又比较难。

  笔者曾因中宣部主管的《政工研究动态》杂志约稿,专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以及三代农民工的心态差异作了剖析。《中国青年报》曾以年代来划分三代农民工,60年代第一代,70年代第二代,80年代第三代。这种划分我比较赞同。第一代农民工,不仅能种地,而且是“城里没有我吃不了的苦”;第二代农民工,不少也能种地,但他们认为“待在城市总比回农村强”;第三代农民工,大多不会种地,不要说会使用犁、耙、风车这些农具,就是农具的名称有的也说不上。如果依据这种划法,那么90代后的农民工就应是第四代农民工,其实第三代和第四代农民工有着许多相同的生活阅历,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的困窘是:退回农村,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我把第三代、第四代农民工同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报道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因此一般对于太苦太累的活不感兴趣。”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不切合实际的,后半句却是现实情况。事实上是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下降导致了就业更难。如今真正具备“有知识、有智慧、有专长”的农民工并不多。我对农村青年文化结构问题调查过多次,发现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如今是凤毛麟角。原因是读了高中的几乎都上大学去了,没有读高中的早就走上了打工之路。高中文化在我国农村悄然形成一个“断层”,这个“断层”凸显的是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急下。当今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是初中以下水平,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会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过,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从调查结果来看,真正受金融危机波及的正是那些缺乏知识,没技术的农民工。更值得关注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满于现状,不愿读书,不愿学技术,初中文化多年后仍是那个水平,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即使种田也学习。记得八十年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白天种田,晚上自学,初中毕业的自学高中课程,高中毕业的自考大学文凭,有的还考取了律师资格合格证、会计资格证等,这些八十年代的自学者,却成了当今城市的白领和精英。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数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内心埋藏着“城市梦”,城市梦的实现,仅凭着自身能力,那怕是穷尽一生也难达到,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让他们实现“城市梦”的成本太高。

  当前最大问题是:如果城里不能就业,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窝在乡村,无所事事,农村赌博之风狂厥,他们就会加入赌博的队伍中去,损害社会稳定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他们在城市游荡,显然城市就多了不稳定因素。

  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瓶颈?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三室主任狄煌表示,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笔者认为,加快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力度显得更为重要。尽管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84%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外出农民工仍主要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而从事服务业的比例不到一半。政府要让农民工文化素质不下降,就必须抓好未来“第四代、第五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培养,不能让他们初中还没毕业,就迈上了打工路。

  进一步从保障制度着手破解农民工问题。“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迄今来自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最精确的定位。但仅仅是有最精确的定位还是不够的,重要的应是如何让他们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待遇,这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这就要政府构建覆盖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从制度上落实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就业权利,建立统一的、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2009年一号文件中规定,抓紧制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这说明中央和国务院已在着手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机会平等,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与梦想。(洪巧俊)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