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武汉名企进高校”首场招聘会上,一女生花40多万留学芬兰,但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尚在,不好找工作,只能回国找,面对激烈的求职环境,她对薪酬要求月入1500元即可。(《长江日报》10月25日)
海归能够在现实面前放下身段,降低薪资要求,体现了海归的理性,表明海归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广大海归群体面对出国留学花费的巨资和对归国的期望与归国后的低收入报酬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可能又是危险的信号。
试问一下,一个留学生留学费用花了40万,费用相当于国内读书的近10倍,而归国后的工资收入和在国内读书的毕业生收入相当,一年也不过2万元。换言之,海归不吃不喝需要20年时间才收回自己的留学成本,这样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很可能就引发心理问题,自杀不可避免。前几日浙江大学的海归博士自杀,不能不说与这种现实的巨大落差没有关系。可以说,海归在国内降低薪资要求的同时,他们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社会和家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海归在国内的工资要求和国内大学毕业生同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是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缩小与外国、尤其是教育本身不发达的外国高等教育之间距离。二是国内用人单位在对待留学生态度上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不再盲目认为留学生就比国内的大学生优秀,不再见到留学生就当人才而招揽。三是近些年出国的留学生大幅度增加,同时海归的数量也在增加,导致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宽了。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则是敲响了我国当前盲目的出国留学潮的警钟。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不管成绩如何,只有有钱都能出国留学,进不了美国、英国的著名大学,就多花钱也能进新西兰等国的一些骗子大学,甚至一些高考落榜生也花钱出国留学。但是,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不少外国大学教学质量不比中国大学高,外国的就业环境更没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好,花费巨资出国留学最终还得回国就业。这就决定了出国留学后回国的收入与出国留学前对回国的期望值之间有巨大落差,如果家长和学生不认识到这个现实情况,继续盲目出国留学,其后果是严重的,不是选择在外国盲目混日子,就是回国拿低工资,工作几十年也赚不回出国留学成本,或是想不开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
虽然海归低薪求职敲响了留学警钟,但是力度显然不够,因为成都一学校就在近日还创办了专为出国留学准备的“少年MBA全球企业精英班”,一年学费7万元、毕业入读美国高校、12人(目前已经有11人就读)的超小班。笔者真担心这些孩子成年时,如果他们的父母的企业破产了,到时他们回国低薪就业时会如何选择?安然接受?还是自杀?真的很危险!
- 2009-10-27海归之死与“残酷”的学术圈
- 2009-10-26谁逼死了海归博士?
- 2009-10-23海归博士死于大学的“大师梦”
- 2009-10-23海归博士的自杀,源于特有的圈子文化
- 2009-10-03历史的异同:从“知青”到“海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