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样的调查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在博客中存在一个很矛盾的组合,就是所谓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的矛盾组合。而且博客作为一种媒体形式,你会发现作者的身份是很明显的。哪怕你是匿名,比如说一个博客管自己叫阿猫,但是如果你持之以恒地看这个阿猫的博客,其实你大概八九不离十能猜出来阿猫是干什么的,多大岁数,有没有女朋友,等等。哪怕他没有用自己的真名,你其实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出他是什么人。而且所有的东西一旦写了上去,还不太容易销毁。比如说你一旦在里头骂了谁,你觉得能删掉。但是网络有一个特点,很多东西删不掉。因此,它具有累积性。同时,别人很容易地能够把你的东西转走,所有这一切就导致,如果你写博客,个人隐私权会受到很大的侵犯。
但是,根据调查发现,让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中公开流动,大部分博客对此是根本不在乎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博客经常会在他们的日志当中写到跟他们交往的人。而且当问到写到这些人的时候,是不是征求别人的同意?60%的人说不会征求别人的同意。只有3%的人会说明天我要把你写进我的博客了。更有意思的数据是,只有9%的人说自己从来不在博客中写他所交往的人。
进一步分析博客这种媒体,你会看到,尽管我们写博客,我自己也写博客,其实我对自己的读者是谁,不是很清楚。我只是清楚少部分人,可能有些人是我忠实的粉丝,他可能经常留言。然后你就会知道这个人是谁谁谁。但是,大部分你不知道是谁。所以,对于写博客的人有三种办法了解你的读者。第一是阅读对帖子的评论,第二是检查谁登录了你的博客,第三是你可以检查谁引用了你的博客。但是,不管你写了多长时间的博客,你都无法确定谁是你的读者。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因此,对每一个博客来讲,都存在着一个核心读者和边缘读者的区分。通常来说,你熟悉自己的核心读者,但是这部分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是你不熟悉的。可是为什么要讲这一点?是因为你往往会从这一小部分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更广泛的读者。你可能以为是写给核心读者看的,但你忘记了你大部分的读者是圈外读者,他们看到了不应该看到的内容。
由此说,博客天然具有公共性。尽管从调查上来讲,它是很私秘的媒体。但是,它天然具有公共性。它的公共性可以从我刚才举到的谭曼生和张鸣的例子看到。
- 2009-04-19试论网络时代的校园版权保护
- 2009-02-05网络时代话春节
- 2008-12-08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
- 2008-12-03山寨春晚,网络时代的“堂吉诃德”
- 2008-07-11“人多力量大”与网络时代
|